临床中冠心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类疾病,会引发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不良问题,随着病症不断发展恶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受到了不良影响。快速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基础下的合并症,会造成冠心病恶化并不断发展成为心源性猝死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时间是: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本院急诊纳入冠心病并存快速心律失常者人数为120人,将120例样本对象进行对比组与观察组的电脑随机分配分类。对比组60例样本数据中,男女人数一致均为30人,小组年龄区间为50~73岁,计算均值为(61.50±2.8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人数较女性人数多16为28人,女性患者数量12,患者年龄55~71岁,计算平均年龄(63.08±2.25)岁。对比组临床资料,可比性较强,P>0.05。
1.2方法
对比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疗法。日常饮食中,需要坚持清淡的饮食原则进食,选择含盐量低、脂肪含量低的食物进行饮食,切忌暴饮暴食,饮食需要以少食多餐原则为主,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等食物,帮助患者补充维生素。同时,患者需要加强锻炼并戒烟戒酒,尽量少熬夜。
观察组以对比组常规治疗为基础进行了胺碘酮用药。商品名是可达龙(具体为盐酸胺碘酮片),其国药准字是H19993254,是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所产出的,每日用药三次,每次200mg。
1.3评价和观察指标
患者在临床中需进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水平、收缩压、舒张压的数据比对。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3.0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并在临床中使用t与卡方值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心率水平等进行检验,若得出P<0.05,则表明研究数据存在差距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评价
对比组与观察组实施有效数据方面的对比及研究,观察组有效数据方面占比和对比组实施评比,数据值比较大一些,P<0.05。
表1比较小组临床疗效 [n(%)]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针对两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比组相比较低,P<0.05。
表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治疗前后数值评分比较
本研究中尚未发现治疗前对比组与观察组在血压与心率水平上产生的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干预后,各项数值与标准值更为接近的小组是观察组,P<0.05。
3讨论
心脏属于人体的重要器官,冠心病是心脏病中十分常见的类型,很容易对患者造成生理功能的损伤,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威胁,只有在健康状态下才能保证工作质量[1]。比如,心房的主要作用是接受静脉运输来的血液,并将血液挤入心室之中,心室再向肺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供血,动作循环往复形成了“心跳”。从临床计算数据可以得出,每日人体心脏的血液流动大约为150000L,这些血液主要用于全身循环。冠状动脉或心脏血管出现病变,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栓问题出现,对血液循环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引发冠心病[2]。冠心病在心脏血液循环受限背景下产生障碍,增加了冠状动脉硬化和管腔狭窄的风险,导致动脉栓塞问题的发生,导致心肌损伤与坏死的风险,冠心病症状较为轻微的患者会出现心绞痛、胸闷以及胸前区疼痛等相应的问题的出现,冠心病病症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跳骤停,导致自身生命健康安全的威胁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具有较强的治疗效果,更利于患者恢复,因此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临床中出现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也有所提升,并且该疾病存在年轻化的特征,抢救治疗不及时,导致患者死亡[3]。部分患者由于酗酒、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而患病。在临床研究分析中,胺碘酮对于各类冠心病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保证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病风险较高,临床中冠心病患者会受到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病症的影响,主要情况包括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情况等,还有出现心律失常的具体表现。此外,心律失常的类型中多以室性早搏较为常见,患者面临着窦性心律过缓以及其他组织发病的风险。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会造成患者心肌系统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是患者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加剧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交感神经出现不正常形式的兴奋会造成心肌细胞发生平衡丧失的情况,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性。清晨是人体血液流动中儿茶酚胺含量的峰值,此时患者的交感肾上系统具体活性会出现提升,控制了患者机体的不良反应[5]。临床医学表明,胺碘酮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时会引发I类反应,但是不会造成心室内传导的影响,并且对于β受体与L型钙离子能够发挥阻滞功效,患者的肌力水平得以被保护。除此之外,胺碘酮对于多种心律失常问题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能够增强其活性。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在胺碘酮应用后进行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与心率监测,以便及时查询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冠心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类病症,会增加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从而加剧病症恶化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中主要治疗目的是控制心律失常[6]。作为冠心病中的常见性病症,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心肌缺血背景下钙离子通道活性减弱,导致裂隙通道阻滞,出现折返激动或者触发活动,实现钙离子与钠离子交换活动的促进,进而生成早起后除极电位。现阶段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以抗心律失常为主,通过对钠通道、钙通道与β受体的阻断,帮助患者降低心律失常对其造成的影响,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快速恢复[7]。虽然临床中阻滞心律失常药物较多、效果较好,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部分药物虽已控制了心律失常疾病,却会增加患者死亡的威胁。基于此,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时,应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干预。结合临床大量研究数据可知,在心律失常问题的控制中,胺碘酮的治疗效果较好,具备较强的安全性。胺碘酮具备一定的肺毒性,会造成患者甲状腺相关功能障碍等疾病,影响使用效果。从临床数据中得到证实,胺碘酮小剂量应用,不会引发患者副作用,安全价值较高[8-10]。心脏激动起源异常、传导功能受限等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增加心律失常的具体发病风险。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为心肌血液的供应并不充足以及心肌供应能力减弱,离子泵具体功能影响着患者的细胞膜的实际离子流动情况。在人体缺少血液以及缺少氧气的时候会导致具体局部代谢酸中毒的发生,此时患者的起搏器点发生心肌细胞膜上面的电位变化情况,使得舒张期自动去极化实际速度提升,引发异位节律问题的出现。在上述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心肌细胞的实际兴奋性与导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增加了心肌细胞的实际兴奋性,此时不应期得以减少,引发传导方面的异常现象,心律失常风险增加。此外,心肌缺血性坏死问题发作后,传导系统会受到严重性创伤,导致传导功能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增加心肌缺血功能受到的影响。而心肌再灌注损伤也会诱发心律失常病症。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ATP有大幅降解,内源性腺苷的释放明显增加。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其负性的病理和突变作用。
本研究观察组有效数据情况优于对比组具体指标数据,得到的结果实施对比,差距比较大,P<0.05;两组患者接受对比组与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改善与对比组相比更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与心率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水平与低血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前患者的心率水平与对比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组与观察组患者高血压水平、低血压水平以及心率水平更趋向标准值的小组为观察组,P<0.05。结合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虽然胺碘酮展现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仍存在研究方面不够严谨与细致的问题,仍需要广大医疗工作者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普及。在胺碘酮应用于急诊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急诊时需要留院观察,进一步保证治疗方案的完善,避免该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威胁。
总之,针对急诊所纳入的冠心病并存有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胺碘酮实施用药干预之后,与常规治疗相比效果更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促进冠状动脉的扩张,对于血液灌注质量提升有所促进,降低心脏自律性,进而降低心肌传导速度,实现心肌细胞膜的保护,减少心肌耗氧量,能够有效促进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钟宇.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 健康之友,2020(20):68.
[2] 仇旭升,贠婷琳. 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家庭医药,2020(1):63.
[3] 唐小清. 探析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J]. 保健文汇,2020(30):56-57.
[4] 任双玲,薛培举,杨广明. 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加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2):188-191,195.
[5] 罗祥菊.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346.
[6] 朱焰.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胺碘酮的运用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5):338-339.
[7] 胡燕军.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疗效评价[J]. 特别健康,2023(1):204-205.
[8] 赵丽.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评价[J]. 糖尿病天地,2020,17(1):84.
[9] 许香香.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8(24):41-43.
[10] 张利华. 胺碘酮治疗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J]. 东方药膳,2021(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