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临床生化检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案设计与调整等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辅助性作用。但是,基于临床实践发现,在采样和生化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操作不当或其他因素影响,致使生化检验所用血液样本出现溶血,影响到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分析标本溶血到底会给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提出能有效预防标本溶血的措施,故设计本实验并展开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来我院接受上岗前健康体检并愿意参与本研究的76名志愿者。采样前指导志愿者禁食8小时来院采血,抽取其静脉血6ml,平均注入2个试管。对于出现溶血、乳血的血液样本不予支持纳入,对于合格的血液样本做好2个试管的标记,分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76名志愿者中包括39名男性,27名女性,年龄分布在21岁-43岁,平均年龄(29.33±7.14)岁。本研究纳入标准有:研究对象意识清醒,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对话交流,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清晰;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的过程安排不存在异议,充分明确并支持本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研究计划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在临床生化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配合工作人员,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研究对象依从性低;研究对象昏迷或意识不清醒;研究对象参与本研究后中途退出。
1.2方法
在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并分组之后,在2小时内对血液样本进行生化检验。在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玻璃棒对A组样本进行轻微幅度的搅拌,观察血液样本的变化,等到血液样本颜色为淡红色且血红蛋白浓度大于3g/L之后,工作人员将A组样本和B组样本进行离心处理,并提取血清进行备用[1]。离心机选择4000r12孔低速离心机,支持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作业,分析两组样本各项常规指标并进行比较。
表 1 离心机规格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液样本离心后的7 项临床常用指标,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乳酸脱氢酶(LDH)[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进行t检验,P<0.05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离心后结果分析,AB两组检测结果显示:ALT、AST、ALP、LDH、GLU五项指标中,AB两组数据有意义(P<0.05);TC、TG 两项指标中,AB两组数据无意义(P>0.05),见表2。
表 2 A组B组检测结果分析 3讨论
基于本研究结果,标本溶血是因为血液样本中的血红细胞受到外力作用破裂后,导致血清中混入细胞内容物出现淡红色。标本溶血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体内溶血,其二是体外溶血。如果机体本身患有恶性疾病,或者有服用过会导致溶血的相关药物,比较容易出现体内溶血状况。在没有出现体内溶血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出现了溶血现象的话,一般是由于工作人员采血操作不规范、所使用的采血方式不合适、水浴箱温度控制不理想、血液样本送检过程中保存不当、血液样本受到剧烈震荡等原因所引起的,即体外溶血。本研究通过对76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与比对,发现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常关注的7项指标(ALT、AST、ALP、LDH、GLU、TC、TG)中,有五项指标受到影响,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 两项指标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以可以得知,标本溶血确实会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溶血现象对血液样本的血脂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当工作人员发现标本溶血之后,需要立马与临床医生确认患者是否存在体内溶血可能,如果存在体内溶血可能性,医生要指导患者另外安排时间来院采样。如果排除体内溶血可能性,工作人员要及时通知临床操作人员对患者进行二次采样,规范操作、调整水浴箱温度、避免震荡。如果无法及时进行二次采样,需要在报告单上标注特殊情况,确保医生明确具体情况做出诊断。
参考文献
[1]王天义,李净.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9):142-144.
[2]李艳,毕玉珍. 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防范措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20-2021.
[3]肖秧. 观察检验标本溶血对骨折患者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J]. 名医,2020,(06):112.
作者简介:赵丹妮(1989年11月),女,汉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技师,单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单位邮编:330000,研究方向:临床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