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多指长期摄入大量酒精导致的肝脏损害病变,与肝炎病毒感染并为肝硬化的两大发病原因。据统计,酒精性肝硬化占总体肝硬化总数的10.8%,是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1]。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较为相似。慢病管理作为防止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意在调动整个社会、个体的积极性,应用有效资源取得最大的健康效果。随着中医药对于慢性病管理方面优势的展现,通过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与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提升肝硬化的治疗效果[2]。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指应用中医措施对慢性疾病进行管理,控制疾病发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提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6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6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所有基本信息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所有患者符合护理研究要求。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1):确诊为酒精性肝硬化,且有长期饮酒史者;(2)年龄≥18岁者;
排除标准:(1)严重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例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或肝功能衰竭者;(2)合并严重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合并精神状态异常或沟通障碍者;(4)不能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方法,包括用药指导、心理指导、起居指导等,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戒酒的重要性。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慢病管理。(1)建立中医健康档案: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信息,包括性别、姓名、年龄、中医体质、病程等,为患者建立专属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健康档案,从而为健康干预与评估提供依据。(2)健康评估:依照中医健康档案之中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及时根据检查结果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了解健康指标存在的意义并依照健康手册内容对自身健康进行积极管理。(3)健康干预管理。①体质干预:依照中医辨证法进行体质辨识,并结合季节、运动方式和饮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养生方案。例如,可以建议痰湿体质的患者在夏季增加一些辛味食物,减少苦味食物,多吃薏米、海带等;可以经常按摩足三里、水分等穴位,拍打少阴心经,以调节体内水液运行,通行脾胃气血。还可依照季节特点和患者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泡脚,例如:生姜20 g、藿香20 g、石菖蒲10 g、化橘红10 g、厚朴10 g、白术15 g、陈皮15 g、苍术15 g等,可取得祛痰和胃,健脾化湿,行气消滞的效果。②认知干预:利用微信群、QQ群等平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酒精性肝硬化知识和戒酒的必要性,举办健康讲座,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3]。③运动干预:要求患者每周进行至少4次有氧运动,每次40 min。④饮食干预:嘱患者戒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固定三餐时间,营养多样化。同时,依照患者中医体质分型进行饮食调整。⑤心理指导:一般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多表现为情志失调、气滞血瘀等,对于患者的情志调整也需要依照患者证型进行选择,其中包括以情胜情法、疏泄法、顺依法等,同时也可为患者配合无形音乐疗法,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并依照患者临床表现,应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脏腑辨证,依照脏腑静脉当令时辰,来选择曲目的性质,例如肝与胆相表里,为木,可选择角调乐曲,例如《鹧鸪飞》等。
两组患者护理时间均为每周3次,每次30 min,护理总时间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采取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病情监测、用药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和饮食管理4项主要内容,24个问题,每个问题应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总分为24~96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差。
(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采取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包括情感、精神、社会功能、精力、一般情况、躯体、生理职能及生理机能等,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差。
(3)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浓度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s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比值相关指标。
(4)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的评估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6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分析应用SPSS 26.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平方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分,x̄±s)
2.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分,x̄±s)
2.3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
结果显示:血清AST/ALT、GGT表达水平两组患者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两组AST/ALT水平明显升高(P<0.05),GGT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x̄±s)
2.4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中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证明,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够提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来说,自我管理水平抑制是影响患者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而应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够提升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通过常规延续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对于医疗护理行为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在慢病管理中增加中医辨证施护,做到体质、生理、精神调养,依照“23时至3时对应十二经络的胆经和肝经”“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等中医理论,指导患者生活习惯,并应用中医饮食干预与穴位按摩等细化患者常规生活指导,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通过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患者进行的院外延续性护理进行创新,可促进患者情绪和生理功能改变,应用中医知识提升患者对于自身状况的整体把控,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AST/ALT水平明显升高,GGT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谷氨GG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膜和微粒体上,参与谷胱甘肽的代谢。肾脏、肝脏和胰腺含量丰富,但血清中的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GGT在肝脏中广泛分布于肝细胞的毛细胆管一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因此当肝内合成亢进或胆汁排出受阻时,血清中GGT增高。AST/ALT代表谷草与谷丙转氨酶比值,是反应肝细胞炎症坏死程度的指标。谷丙转氨酶存在肝细胞中,增高多见于肝细胞炎症,谷草转氨酶存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增高提示肝细胞炎症坏死。观察组患者血清AST/ALT高于对照组,GGT低于对照组,也证实了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于酒精性肝硬化的有效性,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肝功能。陈涵彬研究发现[4],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与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这是因为,将中医特有的传统药膳疗法作为慢性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用辨证施膳原则,体现了因人制宜的护理调理理念,让饮食变得个体化、多样化,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进一步稳定患者肝功能[5]。
综上所述,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肝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本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样本量相对较少,而且全部样本均来自同一医院,未进行多中心研究,可能存在偏倚风险,需要进一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