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启动的重大教育工程。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深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是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孙静,李秀丽,2023)。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管人才。高德毅, 宗爱东(2017)研究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闫长斌, 郭院成(2020)分析了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张凤翠, 邬志辉(2022)研究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课程思政,何源(2019),王淑荣, 董翠翠(2022)分析了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作用。赵懿清等(2022),赵燕(2023)探究了会计类课程思政的做法。
一、 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体系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化语言,其经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坚守,高校在从业者职业素养的培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经济要从高成本、高能耗、粗放式发展转变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发展方式上,重点是微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管理会计通过强化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的科学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价值创造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从业者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较高的职业素养。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会计的革新与变革要求与日俱增。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把握思政育人和新文科建设的内涵要求、立足会计转型发展的实践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定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培养“知行合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会计与财务管理人才,支撑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课程目标,以支撑毕业要求。具体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陈述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理论的含义、列举、比较各种方法优缺点及其适用性;(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研读资料、考察调研、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复杂商业情景中收集、处理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创新的解决问题,形成分析报告、展示评价方案,提升学生数智认知和实施的能力;(3)素养目标: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担当意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办学定位和学院思政建设特色,会计专业思政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支部思想统领为导航,以培养具备诚信守法、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高级管理会计人才为专业思政目标。管理会计课程在专业思政总体构架下构建“一个核心、两种素养、三种理念”的课程思政目标,即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培养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贯行诚信、创新、担当理念。
二、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实施具体分为四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案例浸润。课程的每个章节均设计典型案例,案例由产教融合、师生共建,学生通过解读案例中企业家决策行为,理解其中蕴含的企业家精神。第二个路径,模拟感知。通过模拟“扭亏为盈”董事会会议,绿色产品开发研讨会等使学生感知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具备国际视野以及业财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第三个路径,践行反思。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意识,例如:研读小微企业融资政策、调研疫情期间周边企业经营困境,为其制定降本增效、走出困境的方案,参与专业赋能乡村振兴项目,培养其专业认同感与职业自豪感。第四个路径,创新提升。通过研读学科前沿论文,参与教师课题,参加学科竞赛,学术论坛、挑战高阶任务、实现学用相长,提升对企业经营规律性认知,创造性的提出数智化背景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将国家需要和学习目标相结合,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使命感。增加思政元素考核指标,鼓励学生有广博视野、博大胸怀、创新意识、诚信意识。
三、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课程以OBE理念反向设计,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融入思政元素,增加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创新案例教学内容,并关注学科交叉,融入业财融合、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大数据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管理会计课程重构的3个层级、12大模块内容相互支撑、融合,课程内容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有粘度。以经营决策单元为例,课程思政设计主要围绕一个核心案例层次深入展开,浸润企业家精神之爱国、创新、责任担当。(1)首先通过高铁专用核心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案例,运用成本无差别点法,结合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高铁建设状况,分析解读为什么轴承由前期大量进口到自制的原因,提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豪感;(2)进一步分析零部件“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决策问题,当自主研发投入巨大时,通过大国工匠轴承守护者李书乾的故事(改进铁路提速轴承热处理工序,研发替代进口机床;铁路提速轴承心部硬度提高25%,变形量减少30%),引导学生运用成本无差别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革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变动成本,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3)最后结合华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如果自创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目前动车零部件产品需求量远远低于无差别点的决策问题,使学生理解零部件自制或外购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成本因素,更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和战略眼光。
四、管理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与举措
管理会计课程充分利用中国大学慕课自建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和慕课堂平台,进行SPOC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外,还采用了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启发式互动教学、头脑风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讨论、案例分析、成果展示、问题解决、总结反思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注重过程考核,全面融入企业家精神之——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管理学院课程思政教学聚焦“企业家精神”,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之前,老师首先具备企业家精神,例如专注教学品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术诚信等等,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做到真正的润物无声。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反馈讨论环节,欢迎学生分享相关学习资源、心得感受,吸收接纳学生提出的各种建议。学生们对于小组综合案例很感兴趣,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真实的商业环境,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商业情境中,能够熟练运用课程核心知识体系。教育者先受教育,专业教师持续加强学习,不断增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其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作为专业授课老师,首先必须专业理论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岗位。此外,应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协同育人”的讲话精神,提升政治素养,用实际行动感召学生。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把稳时代新人培养之舵的自觉意识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意识,培育专业课教师如盐在水的有机融入意识,来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通过提升专业课教师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场域的能力,来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本课程在专业思政总体构架下构建“一个核心、两种素养、三种理念”的课程思政目标,基于大思政理念,深挖思政元素,拓展课程思政实施方式。为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实现思政建设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2]王蕾,池国华.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2,(23):24-26.
[3]孙静,李秀丽.新文科背景下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J].财会通讯,2023,(19):160-165.
[4]薛丽达,张菊香,董必荣,雷丁华.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21,(24):159-162.
通讯作者: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