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疼痛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李瑞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瑞萍,. 中医特色疼痛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2.11. DOI:10.12721/ccn.2022.1578892.
摘要: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行中医特色疼痛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纳入本院收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2例(2023.3-2024.3),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常规护理+中医特色疼痛护理);统计两组疼痛程度(VAS)、睡眠质量(PSQI)。结果:术后24h VAS、PSQI评分,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行中医特色疼痛护理可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可推广。
关键词: 中医特色疼痛护理;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睡眠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8892
基金资助:

下肢骨折为临床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多为外力作用所致。针对下肢骨折,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其可快速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恢复正常肢体功能。但下肢骨折手术具有创伤性,且术后骨折断端尚未完全愈合,易出现强烈痛感,加重患者生理痛苦,需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1]。对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予以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医特色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72例(2023.3-2024.3),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6)。对照组男女比19/17;年龄22-71(45.56±7.12)岁。观察组男女比20/16;年龄22-69(45.57±7.22)岁。2组基线(P>0.05),可比。此研究经医学伦理核准,入组病例知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后常规抗感染干预;指导患者调整舒适体位,监护病情、体征、切口恢复情况;抬高患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遵医嘱用镇痛药或镇痛泵;指导深呼吸、听音乐、与他人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体征稳定后指导开展康复锻炼。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疼痛护理。(1)冰敷:在骨折部位固定冰袋(由毛巾包裹,避开切口),持续48 h,期间对皮肤肿胀程度、颜色进行观察。(2)耳穴压豆:取三角、神门、枕小神经点、耳大神经点等穴,粘贴固定王不留行籽,以适当力度按揉,3-5 min/次,1次/ d,双耳交替。(3)穴位敷贴:醋调吴茱萸粉,于涌泉穴贴敷,睡前贴敷,次日揭除,1次/ d。(4)揿针、埋针:术后安返病房后,取揿针(清铃牌,长1.2 mm,直径 0.2 mm)。施针前消毒针刺部位(酒精),取体穴合谷、神门、足三里、内关、太冲,埋针后留针48-72 h。期间观察有无发痒发红、感染情况,一旦出现即刻起针、消毒。

1.3 观察指标

术后24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0-10分,越低越好)、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0-21分,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5.0软件。(x̄±s)、%对计量、计数信息进行表述,t、χ2检验;P<0.05统计差异有意义。

2.结果

均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 1 疼痛程度、睡眠质量(x̄±s,分)

截图1742277753.png

3.讨论

手术为首选下肢骨折治疗术式,但术后持续疼痛、并发症、活动受限等对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及正常生活均存在较大干扰。因而强化术后疼痛护理十分关键。作为人体重要组成部位,骨骼的功能的维持需要气血濡养[2];中医认为气可温煦,血可濡养,人体脏腑及四肢百骸均需依靠气血濡养。在下肢骨折发生后,可致经脉受损、气血失和,故需进行经脉调畅、气血调和,以促进骨折愈合。

中医特色疼痛护理手段如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冰敷、针刺等,均能够对机体经络进行有效刺激,进而达到疏通经络、止痛解痉、调节气血的作用[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24h VAS、PSQI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中医特色疼痛护理的实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减轻患者生理痛苦,改善其睡眠品质。分析可见,冰敷可促进机体血管收缩,渗透性降低,进而减轻肢体充血肿胀;同时,冰敷可使血液循环速度减慢,降低代谢,对炎症扩散进行限制,从而发挥消肿止痛的功效。耳穴刺激及揿针、埋针等穴位刺激,可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发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调和气血、活筋舒络等功效;同时也可使平滑肌痉挛得到缓解,发挥镇痛作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则为临床公认失眠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故中医特色疼痛护理措施的联合实施可发挥协同作用,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疼痛程度,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综上,中医特色疼痛护理的实施能够使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得到缓解,睡眠品质得到提升,可推广。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