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受到自媒体等社交平台的影响,沉迷于创业,且自身消费需求强,但是自身却没有收入来源,因此,促使着他们以各种途径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在这样的现象中,校园贷应运而生。校园贷也成为了大学生贷款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弥补大学生的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试着阐述了学生校园贷的各种类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了解决当前校园贷问题的措施。
一、高校不良“校园贷”分析
1.1不良“校园贷”的类型
校园贷的分类严格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所创建的一些网络销售平台。比如,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各种消费平台的出现,这些平台可以提供提前消费服务,如:花呗、京东白条等。这些服务可以根据你的信誉值给你一定的透支额度,但是却不能用于提现,只能在规定的平台进行消费,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选择提前消费,到最后形成无能力还款的局面,最后不得不走向校园贷的道路。第二类:高利贷的出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存在有一些谋取暴力的放贷机构和放贷人,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高利贷,这一类的贷款主要通过一些虚假的宣传,进行与贷款人私下签约,从中做非法的中间商收取高额的利率,同时如果不能还清贷款还会出现暴力催款等严重问题,贷款人不仅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受到人身伤害,现如今大多数学生为了追求高标准的奢靡生活,在情急之下选择这种贷款,从而酿成悲剧。第三类:校园裸贷。这一类的贷款形式主要是以在校女同学为主要贷款群体,裸贷又称裸条是贷款人与裸贷机构进行协商,让贷款人持本人身份证或者拍摄裸体照片作为贷款的依据的一种贷款形式。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提供裸照来获得贷款资金,但是当发生违约或者无法还清贷款时,贷款机构就会以公开裸照或者与贷款人家人联系为手段要挟贷款人进行还款,从而导致女学生离家出走、被强奸甚至自杀等严重社会问题的发生。
1.2不良“校园贷”的现状
如今的校园贷以各种手段,比如:三秒到账、0利息、无借条等各种形式出现在校园,并被大部分学生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贷款来满足自身需求。根据调查发现,从2013年开始,一些专门针对于学生信用贷款的各种网络平台相继而出,每到开学季,这样的宣传海报、传单、小卡片散布于校园的各个角落,甚至校园的一些公示栏上、食堂的餐桌上都有出现。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已经深入校园内部,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1.3不良“校园贷”的危害
校园贷会增强学生借款的恶习。高校的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平时所提供的生活资助,如果学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形成攀比心理,一旦养成追求奢靡的生活习惯,那么父母给的生活费用肯定不够,便会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再不想跟家长张口要钱,为了彰显自己的独立性,一部分的学生就会向贷款机构进行贷款,在多余资金的促使和同学不良攀比风气的多重影响下,会养成一系列的不良习惯,如,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最后影响到学习,危害自身健康。在没有稳定的现金收入,校园贷往往会出现不能按时还款的情况,放贷人或者放贷机构,为了收回贷款本息,就会以各种非法手段进行催收,在不断的增长利息和不良的催收手段等压力下,学生极容易走向不归路。并且一些放贷人还会收取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证件为放贷依据,充分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掌握了解,一旦发生借贷人无法按时还款,就以此为依据采取恐吓、殴打甚至威胁学生及学生家庭的形式进行暴力性的讨债。这对学生和家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二、导致高校不良“校园贷”原因
2.1学生自身因素
现如今各高校的学生大多数是95后乃至00后,基本上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没有太多的社会阅历,在进入学校后独自一人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网络信息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如:一些网络名人奢靡的生活条件、炫酷的游戏装备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影响学生的消费观念,学生之间也会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就会选择网络借贷,提早的享受这些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化妆品、花重金出门旅游、游戏充值、追星等,逐渐背负越来越多的债务。
2.2政府因素
政府层面的监管体制不完善,也是导致不良“校园贷”屡次发生的原因之一。近几年,由于政府的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民间高利贷的市场的屡禁不止,给不法放贷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为不良“校园贷”提供了滋生土壤。一些国家强有力的保障机构,也只会在发生校园贷威胁到人生财产安全时才会介入调查,很难做到在事前进行监管,而一些地方政府也只是对不良“校园贷”进行点对点模式的排查,通过与当地银行的合作,对高校学生进行金融知识的宣讲、挂横幅,走走过场的形式,把这类问题当作是上级任务敷衍的完成,不能给学生带来实际性的帮助。
2.3学校和家庭方面因素
对于不良“校园贷”,学校的防控意识十分欠缺。学校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意识不足,缺乏对于不良“校园贷”进行摸底排查的机制。很多时候只是在发现或者有人举报后,才会采取一定的机制进行防护,始终无法抵制各种校园贷,也无法跟上校园贷通过媒介的传播速度。不法分子会通过网络平台的业务宣传进行自动推送,这也是导致不良“校园贷”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家庭方面也占据重要的因素,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够,家长也会受到不良消费思潮的影响,在价值观上发生改变,爱攀比、爱面子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形成非理性的消费观,当家庭提供的生活费无法满足学生欲望时就会走向校园贷的道路。还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常常会在物质上给孩子最好的,对孩子过分溺爱,虽然满足了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但是缺乏对孩子心理上的引导,致使孩子养成一些坏习惯,缺乏责任感,一有问题就找父母解决,而贷款机构就往往看重这一点。
三、针对不良“校园贷”应对措施
3.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作为不良“校园贷”的主体,应该增强自身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的避免事件的发生。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避免:第一,要自主学习一些关于金融和法律的知识,提升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熟悉不良校园贷的套路和危害,从而避免不良“校园贷”的发生。第二,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预知提前消费、不良攀比所带来的风险,学会合理的规划自己的生活支出,量入为出,自觉的摒弃不良的消费观,从源头上杜绝校园贷的发生。第三,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积极配合学校和社会抵制校园贷,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与老师和公安机关进行联系,如果不慎掉入贷款陷阱要第一时间向家长和老师求助,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在进行网上冲浪时,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给非法机构提供机会。
3.2政府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要强化对不良借贷平台的监管力度,保护合法的,抵制非法的贷款形式。政府要加强对互联网平台监管力度,提高网络平台贷款的门槛,规范操作。根据现存问题,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的引导正规机构业务的办理,以此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建立联动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划分,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以此降低不良“校园贷”的发生。还可以建设健全的投诉举办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建立网络投诉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接受投诉或者举报的时候能反馈给监管部门。对于提供信息无误的群众进行奖励,对不良的校园贷进行惩罚。
3.3学校家庭加强管理
学校应该开展金融风险防范的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于金融法律知识的学习。开展对于什么是不良“校园贷”的辨识讲座,不断的丰富学生对校园贷的认知,提高学生预防不良“校园贷”的能力,引导学生学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同时还要强化学校对不良“校园贷”平台的监管力度。另外学校还要经常进行学校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杜绝不法信息在校园网络的传播。学校还要加强对学校环境的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学校警务队的作用,加强巡视排查工作,让不良“校园贷”走出校园,消除金融安全风险,切实保护学生利益。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学校联合家庭对不良“校园贷”共同抵制。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引导孩子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在空闲之余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孩子有什么困难,提供帮助,如发现孩子走向不归路及时的制止,加强教育或者与学校联系,共同监管。
不良“校园贷”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做到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政府加强网络金融监管力度,学校和家庭一起联手共同抵制不良“校园贷”的发生,才能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有效的降低不良“校园贷”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3]曹辉.不良校园网贷的运作机理、侵权类型与分类治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01):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