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多指55岁以上的老年人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活动减少等现象,由于老年患者与青壮年患者机体功能存在差异,该病对其影响更大,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心身疾病的病发率,从而导致死亡[1]。临床上对该病通常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其中以草酸艾司西肽效果最为明显,本研究以我院老年抑郁者患者为实验对象,开展了相应的对照研究,现有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68例,采用临床实验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其中常规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55~73岁,平均年龄(64.19±4.08)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9.13±7.56)个月;治疗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7~79岁,平均年龄(66.37±4.82)岁,病程4个月~1年,平均病程(7.24±5.06)个月,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抑郁程度等资料经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安徽省芬格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帕罗西汀片(国药准字H20031106),初期每日于早餐时给药1次,20mg/次,后期根据患者治疗效果适当增减药量,增减幅度为10mg,最大服药量单日不得超过60mg;治疗组给予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国药准字20080599),每日于早餐时给药1次,5mg/次,持续给药2~3周后逐渐加量至10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研究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证明患者抑郁越严重。同时以HAMD评分减分率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研究指标:①痊愈:减分率≥75%;②好转:减分率介于50%~74%之间;③无效:减分率≤49%;④总有效率=(痊愈人数+好转人数)/总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PASW Statistics 17.0.2软件行统计学分析,以t、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采取相应方案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抑郁情况改善效果更佳,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常规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3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人群常见的精神疾病,发病率仅此于老年痴呆。该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心血管疾病、大脑结构和功能退化、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交织,对抑郁发生造成明显影响。患者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严重者甚至会产生自杀观念及其它心身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实施有效且快速的治疗[2]。
临床上多给予患者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其作为一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强选择性,对于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均有改善作用[3]。但应当注意的是,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吸收与代谢功能较差,其临床效果并不明显,且患者易出现嗜睡、恶心、头晕、意识模糊等不良症状,安全性较低。因此,本研究提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是西酞普兰的单-S-对映体,其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摄取5-HT的功能,增强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从而起到改善抑郁程度的作用[4]。该药的不良反应多为头晕、恶心,但大部分表现轻微,且呈现自限性,长期服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显著较低。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患者HAMD评分比使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的患者更低,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抑郁程度,且该药物不良反应更易控制,治疗更具安全性与实效性,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与使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红英.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5):51-52.
[2] 格根图雅,王瑞琴.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老年抑郁症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5):74.
[3] 魏绪华.首发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4):82-83.
[4] 陶桂凤.观察和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