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症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中医理论认为,不寐大多源于气血紊乱、阴阳失调造成,调整经络、调和阴阳是解决不寐问题关键途径。温通刮痧疗法作为一种将传统刮痧、艾灸、推拿和热疗综合性适用中医技术,该技术有助于血脉畅通、调和阴阳、增强体质,在不寐症的治疗中获得广泛采纳[1]。温通刮痧疗法在改善不寐症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具体疗效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和量化[2]。本研究根据比较温通刮痧疗法与老旧疗法在不寐症医治中的成效,旨在进一步验证温通刮痧疗法的疗效优势,为不寐症的中医调理供应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中医医院门诊接受治疗的60例不寐症患者。患者符合《中医诊断与治疗学》设定的不寐的诊断标准,且经中医辨证为气血失调或阴阳失衡。纳入标准:年龄在30至60岁之间;不寐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患者无严重躯体疾病或心理障碍史;研究期间未使用其他干预不寐的治疗措施。排除标准:有出血性疾病或重度骨质疏松症;肌肤损伤或敏感性皮疹患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2. 方法
此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60例不寐症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选用温通刮痧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治疗法,两组患者均在相同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每周两次,连续治疗四周。
2.1对照组(传统刮痧疗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刮痧疗法,操作步骤包括:
准备介质:在治疗部位涂抹刮痧油。
刮痧操作:运用常规刮痧工具执行推拿,核心技巧运用一种平衡推刮法或目标刮痧法,直到表皮层形成痧痕
2.2实验组(温通刮痧疗法)
温通刮痧疗法是一种将刮痧、艾草药治疗、推拿手法和温疗相结合,体现了中医整合疗法的特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准备介质:刮痧治疗时,为了减少刮痧阻力,避免皮肤损伤,增强刮痧疗效,操作前须给刮痧部位涂上一层介质,常见的刮痧介质有万花油、温通膏、健步止痛油、精油、刮痧油等。此外,还需用到能量刮痧杯、纯艾柱。
刮痧操作:使用专用的艾灸杯进行刮拭,应用单边刮法、平推法、点拨法等技巧。
1.单边刮法:用艾灸杯的一边接触皮肤刮拭,杯口与皮肤的角度大约呈15°。单边刮法是最常见的刮痧方法。
2.平推法:用艾灸杯的整个杯口接触皮肤刮拭。该方法适用于腰背部、臀部、大腿等肌肉丰厚部位。使用平推法操作时,注意按压力度要大,刮拭速度要慢。
3.点拨法:艾灸杯的杯口与皮肤所呈角度大于45°,沿经络做按摩拨动。该方法适用于骨缝粘连处。使用点拨法操作时,注意要由轻到重逐渐加力,力度尽量要渗透到皮下组织或肌肉。
4.揉刮法:艾灸杯的杯口与皮肤所呈角度小于15°,做柔和的旋转刮拭。揉刮法多用于消除结节、疼痛等阳性反应,可以减轻疼痛,操作时注意刮拭力度要均匀,刮拭速度缓慢柔和。
5.滚刮法:用温热的杯身做滚刮推拿。滚刮法常穿插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适合不受力的身材单薄的患者。
依据病患的身体情况和病理状况恰当挑选,操作过程中,调整力度,使患者感受到适宜的温和的感觉,直至皮肤的部分区域变红,痧斑出现为止。
艾灸和热疗:在推拿后采用艾条在关键部位实施适度炙烤,借助经络传递热量,以畅通经络、平衡气血,加快不寐症状的改善。
推拿按摩:结合推拿手法,放松患者的肌肉,缓解情绪紧张感,逐步优化血液循环状态。
注意事项:在进行温通刮痧疗法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详尽的评估,确保治疗部位充分暴露且保持暖和。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刮痧区域的皮肤颜色变化和患者的舒适度,适时调整手法强度。同时,室内温度需保持舒适,特别是冬季要避免寒冷,夏季则需防止空调或风扇直吹治疗区。刮拭时,力度应均匀递增,直至皮肤呈现潮红或出现痧斑和痧点。若痧斑较多,需等待3至5天后痧斑消退再进行下一次治疗。治疗后建议饮用温水,避免立即摄取冷食,并在治疗后4小时内不宜冲冷水澡,以防风寒侵袭。
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 22.0软件执行数据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均数±标准差(x̄ ±s)来表示,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针对各类的检测方法中,将P< 0.05作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标准。
二、结果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均数 ± 标准差)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温通刮痧疗法在改善不寐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刮痧疗法。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三、讨论
1、温通刮痧疗法的理论
中医认为,不寐的成因多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根本病机为阴阳失衡、气血阻滞,心主神明,肝藏魂,脾主运化,肾藏精,诸脏腑的失调可导致阴阳气血的紊乱,从而影响精神平衡,最终导致不寐。尤其在现代社会,精神压力、情志不遂、饮食不节等因素经常引起气滞、血瘀、痰阻、火旺,进而损伤心脾、扰动肝胆,导致阴阳失调,影响正常睡眠[3]。
不寐日常生活中我们又称为失眠,症状较轻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着后容易醒来,且醒后不能入睡,或时睡时醒,或寐而不酣;严重者则彻夜无法入睡。
心脾两虚型:主要表现为患者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容易再睡,心悸,健忘,疲劳,食少,面色不红润,同时还可伴有头晕目眩、四肢没有力气,腹胀腹泻等症状。
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辗转无法入眠,头晕耳鸣,手脚心热,烦躁,口干,腰膝酸软等症状。
心虚胆怯型:不眠多梦,容易醒,胆怯,还容易受惊,心悸,乏力,总是叹气。
肝火扰心型:患者入睡困难,甚至彻夜不能眠,性子急躁,容易发怒,口干口苦,目赤耳鸣,甚或头晕头胀,便秘,小便黄。
痰热扰心型:主要表现为不寐,心烦,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口苦,头重,眩晕,舌苔黄腻。
温通刮痧疗法结合了刮痧、艾灸、推拿与热疗的多重功效,能够有效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刮痧通过机械刺激皮肤腠理,进而通畅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解表祛邪的作用。而艾灸和热疗则通过温热刺激,直接温通经脉,扶阳固本,能够有效化解寒湿之邪[4],调和脏腑的阴阳平衡。温通刮痧的多重效应不仅能够疏散外邪、通畅气血,还能够保持器官的正常运作,促进血流通畅,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实现心神宁静、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温通刮痧疗法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内分泌平衡,从而实现对神经系统的双向调节从而帮助睡眠质量的提高。
2、温通刮痧疗法与传统刮痧疗法的对比
温通刮痧疗法与传统刮痧疗法相比,具有显著的独特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艾灸、推拿与热疗的有机结合上。传统刮痧疗法主要依靠机械性刺激皮肤及其下的肌肉组织,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解表祛邪、行气止痛的效果。其功能集中在表浅层次,对深处运作机理调控效能相对缺乏方面,而温通刮痧疗法则在传统刮痧的基础上,结合了艾灸的温暖效应和推拿的手法及力学效果。因此其不仅可以通畅表层经络途径通道,并且能够借助经过经络输送深层热能,直接地对器官发挥作用,推动血液循环、平衡气血,进而实现更深水平调整的效果[5]。
3、温通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温通刮痧疗法作为一种结合集刮痧、艾灸、推拿和热疗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治疗方法,温通刮痧疗法具备针对性地各种体质和病因导致的不寐病人进行个性化治疗[6]。其应用方法便捷,容易掌握,不仅适用于医疗机构,同样适应家庭使用普遍合适,尤其在社区医疗保健及基层医疗保健,拥有广阔的增长潜力[7]。与其他中医治疗手段如针灸、草药治疗相比,温通刮痧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针灸通过针刺经络穴位,进而改善血循环和生理功能,治疗效果明显,但对操作技能有严格要求,且病患可能遭遇针灸引起的恐惧及不适感,药剂调理则依赖摄取药物调理生理状态,应用范围较广,但是通常须要较长时间,同时需要精确辨证与疗法。温通刮痧疗法不仅兼具调气血、疏经络的效果,还通过外部的温热刺激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既能迅速缓解症状,又能从根本上调理机体平衡,操作安全简便,副作用较少。
4、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的考虑
在评估温通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时,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的考虑有重要的价值。温通刮痧疗法虽然结合了刮痧、艾灸、推拿与热疗的多重效应,但由于其涉及外部物理刺激和温热作用,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风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肤瘀斑、局部疼痛、短暂的皮肤灼热感,以及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皮肤过敏反应。这些反应大多是由于刮痧过程中的力度过大或患者皮肤敏感所致,通常在几天内自行消退,不会对患者造成长期影响。与传统刮痧疗法相比,温通刮痧疗法通过艾灸和热疗的加入,增加了温热刺激的环节,这一方面增强了疗效,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操作中的风险,如艾灸不当可能导致皮肤灼伤,尤其是对热敏感的患者[8]。对于有出血倾向、严重皮肤病或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温通刮痧疗法应谨慎使用,甚至禁用,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问题。
5、护理在温通刮痧疗法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中医疗法中,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病患的日常照顾,更涵盖了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辅助以及治疗后的恢复监控等多个方面:
治疗前准备: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包括心理状态、身体状况和具体的不寐症状。此外,护理人员还需确保治疗环境的适宜性,调整室内温度,确保治疗空间的私密性和安静性,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在温通刮痧疗法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的任务是监控患者的身体反应和舒适度,调整治疗强度和持续时间以适应患者的耐受程度。护理人员还需在操作过程中观察皮肤反应,及时处理任何不适,如痧斑的出现和皮肤的敏感反应。
治疗后护理: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确保患者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洗冷水澡。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提供进一步的生活方式指导,如睡前禁食重餐、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等,帮助患者维持治疗效果并改善睡眠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温通刮痧疗法效果更显著,且调理气血、优化体质达到根本促进患者痊愈。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法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