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研究
季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季健,. 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研究[J]. 老龄研究进展,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A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AD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年龄段正常体检的老年人100名作为对照组,2组均实施头颅CT检查,并以脑脊液CSF为诊断金标准,分析2组研究对象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改变程度明显实验组高于男性(P<0.05);100例AD患者中头颅CT检查阳性者为80例,阴性者为20例,头颅CT检查灵敏度为90.36%,特异度为70.59%,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60.00%。结论:AD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早期诊断筛查,提高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
关键词: 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敏感度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基金资助: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年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在临床学术名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D)[1]。目前,临床将其归纳为与衰老存在密切相关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而高龄则属于目前公认的发病危险因素[2]。临床症状以认知功能障碍为典型特征,如记忆力、智能逐渐减退,严重者甚至产生行为能力缺陷[3]。相关数据统计,美国2000年AD例数可达到450万例,而年龄每增加5岁,AD患者百分数将递增2倍,则提示60岁人群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患病率可达到30%[4]。故针对老年群体,定期实施脑部体检显得十分关键,可通过体检对脑部早期病症变化予以详细判断,并开展针对性方案实施防护及治疗,进而全面改善AD患者最终结局[5]。而头颅CT诊断老年AD患者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对其实施早期诊断筛查,全面实现老年性痴呆的早发现,进而在本病防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6]。鉴于此,本文选取AD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进行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AD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年龄段正常体检的老年人100名作为对照组,2组均实施头颅CT检查,并以脑脊液CSF为诊断金标准,分析2组研究对象诊断结果。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51:49例、50:50名;年龄分别为:63—88岁、62—87岁,平均值分别为:(72.11±2.50)岁、(72.15±2.62)岁;病程分别为:1—5年、2—6年,均值分别为:(3.45±0.17)年、(3.24±0.16)年。实验组患者知识结构:高等教育者18例、中等教育40例、小学文化28例、文盲14例;对照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者19名、中等教育42名、小学文化25名、文盲14名。两组基础信息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7]:(1)半年内患者出现渐进性记忆力减退判断:(2)量表测试中,患者具有严重情景极易障碍,包括回忆受损,且利用外部暗示和提示无法取得好转;(3)通过临床诊断,脑脊液中AB-42水平降低以及T—tau或P—tau蛋白水平递增;符合上述条件中任何一条及以上即可确诊为AD。纳入标准:(1)年龄均≥60岁;(2)实验组痴呆诊断依据《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8]标准;(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试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5)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正常体检中,尚未发现精神方面疾病,且无认知障碍。排除标准[9]:(1)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者;(2)存在CT检查禁忌症;(3)伴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4)伴有潜在甲亢、糖尿病、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瘤者;(5)对照组研究对象研究精神认知障碍,反应能力较为迟缓者。

1.2方法

2组研究对象,均于我院接受头颅CT检查,选择设备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扫描阐述调至为:电压120kv、电流260mA,层厚为5—7mm;重建参数:视野为25cm,重建间距(增量)5—10mm。扫描期间,需指导受检者仰卧扫描床,将头部放置于头架中,下颌往内收,头颅、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相垂直,两外耳孔与台面距离一致,以听眦线为基线连续向上平扫至头顶,取得扫描图像后,对外侧脑列宽度、三脑室宽度、额叶脑沟宽度、侧脑室宽度、尾状核、平均脑沟及额角实施测量,并将图像送至影响检查科,由2名经验丰富及5年以上阅片阅历医师予以分析。

1.3观察指标

(1)由2名具有5年阅片经验医师,对受检者脑部CT图像实施分析,探究2组头颅CT图的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差异。(2)分析实验组男性、女性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改变程度,均由2名5年阅片经验医师进行分析。(3)观察头颅CT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其中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阳性/(假阴性+真阳性)×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头颅CT扫描图像各项目数值对比

实验组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头颅CT扫描图像各项目数值对比(x̄±s,mm)22.png2.2 实验组男性和女性脑CT参数测量值比较

女性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改变程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男性和女性脑CT参数测量值比较(x̄±s,mm)222.png2.3头颅CT与脑脊液CSF金标准检查分析

100例AD患者中头颅CT检查阳性者为80例,阴性者为20例,见表3。

表3  头颅CT与脑脊液CSF金标准检查分析2222.png2.4诊断方式诊断指标的差异

头颅CT检查灵敏度为90.36%(75/83),特异度为70.59%(12/17),阳性预测值为93.75%(75/80),阴性预测值为60.00%(12/20)。

3讨论

AD属于一类进行性发展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约占老年期痴呆的2/3,以人格和行为改变、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10]。研究发现,AD诱发因素存在多类,其中与阳性家族史、年龄、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病史以及教育水平存在密切联系,而年龄属于AD最关键及危险因素,若一级家属中曾有人属于AD人群,其患病率更高[11]

相关学者指出,人达到55岁之后,机体各项机能逐渐减弱,均可产生脑萎缩症状,该现象属于生理性发展,也是符合自然生长规律[12]。而AD通常由外界诱发因素,而造成的一类病理型脑部萎缩,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13]。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范围内,具有4000万人患有AD,且数字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不断递增[14]。而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我国老年AD患病率为3%—7%之间,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5]。针对处于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群体而言,当伴有反应迟缓、记忆丧失、思考能力降低时,需及时入院实施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工作,实施AD的早期诊断与筛查,进而为患者奠定更多防护及治疗时间,提高预后质量[16]。既往,临床以核磁共为常用诊断方案,但依据两项AD诊断靶点,进行诊断的结果与正常衰老状况相似,通常对AD早期症状无法做出判断,需配合脑髓液CSF检查,进一步予以判断,故目前临床将核磁共振+脑脊液CSF作为AD患者诊断金标准。但临床研究发现,脑脊液CSF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其创伤较大,需通过腰椎穿刺来提取脑脊液,加之昂贵费用,限制临床应用,且诸多患者无法接受,也是造成我国AD早期诊断率低的关键因素[17]。在面对日益庞大AD患者,现阶段金标准已无法全面实现大规模检测,故快速、安全、简便、高性价比的无创早期筛查,已成为目前临床医师的重点关注问题。而头颅CT应用于AD诊断中可获得显著价值,其可准确、清晰反映颅内结构,特别是在颅损伤、脑软化、脑萎缩、脑积水方面中具有显著诊断价值,能够利于医师通过图片分析及判断,强化老年AD诊断准确率[18]。研究发现,头颅CT诊断中,通常将外侧列宽数值、额角指数归纳为疾病衡量标准,也是判断脑萎缩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其次侧脑室宽度指数、三脑室宽度、额叶脑沟宽度、尾状核指数、平均脑沟宽度值均可表现AD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差异[19]。故针对伴有老年性痴呆风险群体,实施头颅CT扫描,并对其结果数据实施判断,进而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状况[20]。而本文研究发现,实验组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女性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改变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同时能够获得较高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进一步证实头颅CT应用于AD患者检查中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对其实施早期诊断筛查,全面实现老年性痴呆的早发现,进而在本病防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综上所述,AD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丹,徐进,范晓飞,等.脑脊液CK、Aβ42、P-tau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诊断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13(3):392-395.

[2]倪良卉,林华,韩璎.磁共振成像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发展历程[J].医学研究杂志,2021,50(8):1-4.

[3]李青峰,邢潇丹,冯前进.基于耦合的卷积-图卷积神经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4):531-537.

[4]葛晓燕,韩红娟,罗艳虹,等.基于神经影像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多分类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与挑战[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5(1):1-7.

[5]廖峥娈,苏衡,陈嫣,等.基于血清小分子核糖核酸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模型构建与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1,54(5):331-336.

[6]王华丽,张鸿燕,张岱,等.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认知与定量磁共振指标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17(11):737-741.

[7]王思飞,齐永帅,江英,等.Z-Score成像系统辅助脑血流灌注SPECT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1,41(7):1093-1100.

[8]贾建平,魏翠柏.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二):阿尔茨海默病诊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3):971-977.

[9]张善春,管锦群,孙璇,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结构核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5):463-466.

[10]彭国平,刘晓燕,罗本燕.神经影像学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5):321-327.

[11]王天舒,杜冉,滕军放.MRI诊断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5):59-61,78.

[12]王波涛,招云春,陈志晔.磁共振后扣带回纹理特征分析在老年健康人群、轻度认知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7):675-678,682.

[13]刘辰庚,支杨,李莹,等.外泌体ABCA1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8):6-9,13.

[14]徐筱青,时晶,周英奕,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21(1):47-54.

[15]福田雅美,吕晓珍,李涛,等.一年内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者的负担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7):572-577.

[16]郑磊,张凤春,李玉妹,等.APOEε4等位基因与尿AD7 c-NTP联合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2):2914-2916.

[17]刘辰庚,杨婷婷,王培昌.血清外泌体miRNA-193b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1):3621-3624.

[18]张李娜,崔莉,刘智,等.尿液AD7c-NTP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1,29(3):170-173.

[19]周英奕,倪敬年,魏明清,等.脑脊液Aβ、tau蛋白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1):14-19.

[20]陈李芳,张璐,韩漫夫,等.miRNA-34a、miRNA-34c、miRNA-135a在轻度认知障碍及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5):683-68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