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由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刺(骨质增生)、颈椎不稳定或其他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引起的疾病。发病后患者颈部出现钝痛或锐痛,可能放射到肩膀和上肢,且疼痛可以沿着神经根的分布区域放射,如肩部、上臂、前臂或手部,受累的神经根区域可能会有麻木感、刺痛感或感觉减退[1]。新时期背景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该疾病导致患者难以按照原有状态工作、生活,很多情况下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受到不利影响。要想使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介入科学、全面的护理。常规护理存在一定不足,对患者的应用措施较少,忽略了从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干预,从而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文选择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作为研究重点,分析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现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参与主体是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第一组别为对照组,总数量40例,男/女为24/16;年龄最低值与最高值是32:77,平均(52.13±10.42)岁;第二组别为观察组,总数量40例,男/女为26/14;年龄最低值与最高值是33:76,平均(52.58±10.39)岁。两组参与主体上述信息和均衡可比的要求一致(P>0.05),开展后续研究可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为其讲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提出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和相应功能,明确患者目前病情进展,做好基础护理工作,询问患者有无感到疼痛或不适,在立足医嘱的基础上进行干预。
观察组患者采用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成立中医特色康复小组:小组负责人由主治医师、中医科医师及护士长组成,组员为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经验,且由专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理论知识(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阶段特征、可能出现的反应等)与专业技能(沟通技巧、突发状况应对等);耐心与患者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性格,调查患者的生活习
惯、家庭情况等,为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每人一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2)针灸护理:于每日下午未时(13:00)开始,选取手太阳小肠经的双天宗穴为主穴,配穴:大椎穴,使用拇指平补平泻点按法于每个腧穴5min,以自制夜消痛贴膏穴位上贴敷并加以热帖(40~45℃)115min[2];申时(15:00)
开始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双风门穴为主穴,配穴:双颈百劳穴,使用拇指平补平泻点按法于每个腧穴5min后,以自制夜消痛贴膏穴位上贴敷并加以热帖(40~45℃)115min;西时(17:00)开始足少阴肾经的双太溪穴为主穴,配穴:身柱穴,使用拇指平补平泻点按法于每个腧穴5min后,以自制夜消痛贴膏穴位上贴敷并加以热帖(40~45℃)115min。(3)按摩推拿护理:患者取坐位,在其肩背部、颈部、患侧上肢进行大范围的推、擦、揉捏、滚等手法,并结合风池穴、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3]。(4)辨证施护: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田七煲猪脚筋汤,若患者急性发作,应要求其卧床休息;针对虚寒型患者,给
予杜仲巴戟黄芪煲猪脑汤,嘱咐患者多用温水泡脚,并做好四肢保暖工作;针对风寒湿型患者,给予人参北芪南蛇肉汤,并嘱咐患者做好颈部的保暖工作;针对湿火型患者,给予白茅根煲猪骨汤,嘱咐患者保持舒畅心情,避免烦躁、紧张等负性情绪。(5)中药熏洗:方药组成为五味子、白术、红花、白芍、艾叶、地肤子、苦参、苍术、透骨草各15g,黄芪30g,桂枝9g,千姜10g。上述药物置熏蒸机锅内并且加水2000mL,通电加热煎煮20~30min(煎煮出中药有效成分),仓内治疗温度设置为(42.0±2.0)℃,待熏蒸机仓内气体温度升至40 ℃时协助患者坐入仓内,治疗时间25~30min,1次/d。
1.3观察指标
首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其次,记录2组护理前后颈部肌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和(x̄±s)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后,观察组中有39例患者的评定结果为有效,总有效率是97.50%,与对照组的82.50%相比明显更加理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2.2两组颈部肌力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颈部肌力测定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颈部肌力测定结果比较(x̄±s,磅)
2.3两组VAS评分与ADL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AD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VAS评分与ADL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中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该疾病的发病原因相对复杂,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密切相关,且肌肉板结痉挛也会导致周围神经呈现异常状态,对臂丛神经分支造成直接影响,使患者日常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有研究指出,机械压迫、免疫反应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且很多患者由于炎症刺激而面临该疾病[4]。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西医往往将牵引、理疗作为主要手段,或者通过药物方式缓解患者疼痛感,还没有形成特效治疗方法,总体治疗效果有限,大多患者面临着疾病复发的情况。
中医学理论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与“项强”、“颈肩痛”、“痹症”等中医病症所述之症状一致,多为本虚标实之症,与外伤、劳倦内伤、湿邪人侵、肝肾不足等有关。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可致痰湿血瘀痹阻经络[5]。《类证治裁》有云:“诸痹,良有营卫先虚,气血凝滞,久而成痹。”目前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较多,中药内服、外敷、推拿、拔罐、艾灸、刮痧、中药熏蒸、耳穴压豆等均有所
应用[6]。从中医理论来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质,辨别其为风寒湿邪侵袭、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等类型,从而制定治疗方案。并使用祛风湿、通络止痛的中药,如独活寄生汤、舒筋活血汤等,调理气血,缓解疼痛。还可以通过针刺颈部及相关腧穴(如大椎、肩井、合谷等),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根的恢复。
医养结合理念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健康管理模式,这种理念旨在通过医疗和护理的无缝对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包括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7];涵盖日常生活照料、心理关怀、营养管理等;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照护方案, 确保每位老人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而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较为突出,强调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手段,了解老年人的体质、病症和健康状态,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此种护理模式推广中医养生理论,如食疗、气功、太极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关注整体健康,调节气血、脏腑功能,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研究指出,活血化瘀类中药和祛风湿类中药可于体表腧穴处通过经络传导和调节,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并通过热效应进一步加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8]。根据子午流注选穴能更好地激发经气、畅通气血,使药物直达病所,进而减轻颈椎局部炎症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表明在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影响下,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避免患者病情越来越严重。观察组护理后的前屈测定结果为(13.50±1.07)磅、后伸测定结果为(16.83±1.62)磅、左侧屈为(13.57±1.70)磅、右侧屈为(14.98±2.14)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是强化患者颈部肌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更低的为观察组,偏高的是对照组(P<0.05),表明应用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后,可以帮助患者摆脱疼痛感较强的困扰,且观察组护理后的ADL评分为(92.15±6.4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77±6.71)分,表明在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的影响下,可以使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来越强。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医养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中医特色康复护理作用显著,不仅是提升患者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也解决了患者颈部肌力较差的问题,使患者的疼痛感明显缓解,也实现了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目标,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