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采取介入治疗帮助心脏恢复到常规功能状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脏组织的缺氧缺血状态而不干扰血液的停止,但是受损的心肌组织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因此促进心脏康复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护理进行如下综述。
1 心脏康复
1.1 心脏康复概念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指运用协调的、有方向的各项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到正常的社交活动并能自主生活。其中涵盖康复评估、运动锻练、饮食护理、指导生活习惯、规范用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可以极大的帮助患者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次数[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为了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延缓心脏病的发展,西方国家在1940年代开始研究心脏康复,其安全性和益处已得到广泛认可,并逐渐扩展到心脏病患者。在德国,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在急性住院后需要进行3-4周的心脏康复训练。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其中在156家医院分析了72,817例AMI和PCI患者治疗的效果,都表明心脏康复具有一定的恢复效果[2]。
在中国,对心脏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认为,心肌梗死后的有效康复可以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患者死亡率,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3]。其他研究表明,早期心脏康复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技能,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方式和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再次发病率[4]。
2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康复护理的实施
2.1 控制危险因素
2.1.1 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再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病的概率。中国的戒烟指南建议实行“5R”措施鼓励那些不想戒烟的人,而那些想戒烟的人也应该采取“5R”吸烟禁令[5]。
2.1.2 控制体重
体重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体重指数(BMI)和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治疗呈正向相关。体脂百分比与运动表现负向相关,以上共同构成了运动表现的重要指标。美国心脏协会的PCI指南建议将肥胖患者的BMI调整为18.5-24.9kg/m2,为了使心脏不受到损害,BMI就必须严格控制在25以内,男性患者的腰围以不超过102厘米为标准,女性患者应小于89厘米。
2.1.3 控制血压
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应不超过130/80 mm Hg为宜,其中血压达到140/90 mm Hg以上的高危患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心血管和脑血管的并发症也增加了一倍。为了更好的进行康复,患者需要在可耐受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好血压值。
2.1.4 控制血糖血脂
血糖对肌肉力量有重大影响,控制血糖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抵抗力。根据Karstoft的报告,间歇性步行比连续步行消耗更多的能量,有助于改善身体状况并控制血糖[6]。此外,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影响最大的因子是LDL-C。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的指南中提到,在PCI术后患者中,LDL-C的值应确保在1.8mmol/L以下或低于50%以上。
2.1.5 药物的使用
2018年,PCI指令提议在PCI之后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此类药物。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反复告知患者,未经许可,不得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2.1.6 心理治疗
长期缺乏心理行为支持是影响CVD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心理干预措施采取越迅速,康复效果就越好。对患者采取心理整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做好相应指导工作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身心医学(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MBM)计划由美国主导建立,计划中提到不仅要涵盖营养饮食与适当的户外活动,还要学会自我放松技能与心理调节。
2.2 运动护理
康复运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运动锻炼可以采取香港伊丽莎白医院的心脏康复计划[7],包含住院期间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间的7个心脏康复步骤,其中还加入了美国心脏协会提到的生命指导与健康教育。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培训对于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PCI患者在出院两个月后,最好避免进行强度大的运动,并去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咨询。此外,Herman Hellerstein博士的三阶段心脏康复模型得到了广泛使用,设置锻炼种类、程度、运动时间和次数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8]。美国心脏协会的指南中指出,提议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有氧运动。有氧运动通常每周一次30-60分钟,以保持抵抗力,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2.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可以有效帮助冠心病患者减少发病的次数。选取热量低、脂肪少、胆固醇含量低的饮食,以控制正常的体重为标准。患者进食应该遵循少量多餐的方法,不要暴饮暴食、不规律用餐,禁止饮酒吸烟,还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指导患者均衡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 康复护理的新型模式
3.1 借助网络培训
借助在线平台建立微信小组,使用门诊和病房注册表,或扫描QR码进入小组。经过健康培训后,患者进入小组并不断学习冠心病的健康知识和干预措施。护士为患者提供规则或不规则指导,不限于时间和距离,让患者提高认识疾病的能力,并提高与患者的亲和力。
3.2 加强自我管理
调查显示大多数PCI术后患者,尤其是首次PCI术后的患者,自我控制水平处于中下水平,并且自我控制水平与生活质量成正相关[9]。因此,为了提高出院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要增加对住院期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次数。
3.3 完善康复指标
依据国外研究,心率,血压,跑步机运动测试评估和心电图改变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是康复训练的评估指标;而根据国内研究,跑步机运动测试被用作恢复和早期适应的评估指标。但目前中国缺乏大量的样本研究,随访时间还不够长,因此需要对该规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4 培养专科护士
胡经文等对110例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进行了研究[10]。康复组开发患者版和护士版的心脏康复路径手册。依据患者版本让患者进行6周康复计划。护士根据护士版全程指导和管理,出院后6~12周随访。结果表明,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小结
总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冠心病发病率也增长迅速。尽管介入治疗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但不能否认的是,良好的护理干预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总结以前的研究结果发现,冠脉介入治疗后有效而系统的康复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中国的PCI术后心脏康复治疗和护理还处在初始阶段,积极探索冠心病康复临床护理服务体系,制定规范的康复措施是当今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刘淑芬,陈丽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 (01):90-94.
[2]宋龄,于水,金雪,等.医护康患一体化心脏康复模式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39(010):2557-2559.
[3]代宝莲.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4): 876-877.
[4]朱丽萍,苏纯音.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康复护理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4,14(09):994-997.
[5]寇洁,杨巧芳.强化戒烟教育对青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5(30):23.
[6]K,Karstoft,K,et al.The Effects of Free-Living Interval-Walking Training on Glycemic Control,Body Composition,and Physical Fitnes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Diabetes Care, 2013,36(2).
[7]陈俊平,杨伟宁.运动康复七步法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2):191-193.
[8]车晓汝,钱琳艳,庞洁,等.急性心肌梗死后混合性心脏康复模式的应用及六分钟步行实验的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6):657-662.
[9]叶发民,张静,曹雪明,等.延续性自我管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09):1572-1574.
[10]胡经文,刘美丽,王文茹,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07):59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