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指的是股骨近端的大粗隆和小粗隆之间发生骨折,多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下方2~3cm范围内,又被称之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于老年群体, 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在提升该病的发病率,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免疫力薄弱、骨质疏松以及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1]。除此之外,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情况下是由外力间接引起的,比如跌倒、扭转或者是撞击等,临床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无法站立以及行走等症状,不仅限制患者的活动,而且还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因此,合理选择治疗措施对保障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干预,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内固定术以及外固定支架术等等,虽然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但是,临床效果并不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已在临床越来越广泛,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章将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时间段内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分析了分别采用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其主要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样本,样本均是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时间段内收治的患者,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随其电脑表法将其分组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0例。常规组:年龄值跨度为60~83岁,均数值(71.39±2.99)岁,含有26例男性患者,含有14例女性患者,Evans骨折分型:Ⅴ型含有6例、Ⅳ型含有22例、Ⅲ型含有12例;研究组:年龄值跨度为60~85岁,均数值(72.39±2.96)岁,含有24例男性患者,含有16例女性患者,Evans骨折分型:Ⅴ型含有7例、Ⅳ型含有24例、Ⅲ型含有9例。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性别、Evans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数据与正态分布不符合,P>0.05,存在可比性,可展开对比。同意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参考《外科学》[3]中诊断标准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②年龄在60岁以上;③与手术适应症符合;④可配合各项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方案;⑤此前无相关手术史。
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性慢性疾病者;②临床病历资料缺失者;③无法正常沟通且存在精神疾病;④耐受能力较差者;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常规组行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手术操作①术前合理调整手术室内的温湿度,并使其达到无菌标准,并准备所需器械、药品等,其中器械主要为C型臂X线机;②术前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给予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然后利用牵引床对患者进行闭合复位操作,选择患者股骨大粗隆最外侧做切口,并将导针经切口位置插入;③然后将PFNA插入患者髓腔内,并采用螺钉进行固定,然后观察PENA,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进行调整,同时,做好主钉帽与近端位置的固定;④最后,对切口进行清洗后缝合;⑤随访半年。
研究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具体手术操作①首先在患者入院后为其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介绍医生的资历、手术方式以及疗效,以此消除内心负面情绪,提高临床配合度;并按照无菌标准做好手术室的环境护理,合理调整温湿度,保证患者的舒适度;②术前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并协助其呈侧卧位体位,消毒、铺巾;③选择患者髋关节后外侧做切口,逐层切口皮肤以及皮下组织,分离方臀大肌,使关节囊、股骨颈以及病灶具体位置完成暴露其外;④然后采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扩髓完成后放置规格适合的假体柄,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给予患者利用钢丝对粗隆间骨折部位进行固定;⑤最后,试膜完成后,立即安装股骨头,并复位髋关节,清洗切口后缝合;⑥假体是我院根据患者骨密度实情情况选择的骨水泥假体;⑦随访半年。
1.3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涉及的有 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等。
并发症,有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总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有效率,参照《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4]中判断标准进行评估,①随访半年后复查患者髋关节评分在90分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散,无并发症,即为痊愈;②随访半年后复查患者髋关节评分在55~89分之间,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偶尔出现并发症,即为有效;③随访半年后复查患者髋关节评分低于54分,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即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创伤恢复情况,经由三方面评估,包括软组织恢复、骨痂形成、愈合时间等。
髋关节功能水平,主要参考髋关节(Harris)评分表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进行此项内容的评估,满分为100分,分值越大,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百分数用于表示并发症、治疗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用于表示手术指标、创伤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水平等计量资料,在SPSS24.0中实施χ²、t检验,当P<0.05,即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2、结果
2.1手术指标分析
研究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检验后均比常规组患者低,P<0.05。
表1 手术指标对比2.2并发症分析
通过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三方面记录并发症数据,在研究组仅有7.50%,检验后均比常规组37.50%低,P<0.05。
表2 并发症对比[n(%)]2.3治疗有效率分析
统计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率数据,在研究组达到95.00%,检验后均比常规组67.50%高,P<0.05。
表3 治疗有效率对比[n(%)2.4创伤恢复情况分析
经由软组织恢复、骨痂形成、愈合时间等三方面对比创伤恢复情况,检验后研究组均比常规组低,P<0.05。
表4 创伤恢复情况对比(d)2.5髋关节功能水平分析
术前研究组、常规组组间髋关节功能比较,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研究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均比常规组高,P<0.05。
表5 髋关节功能水平对比(分)3、讨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与患者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并且,随着我国年龄的递增,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呈上升趋势,患者致病后,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无法站立和行走、大粗隆部存在压痛感、局部肿胀等等,且患者因年龄较大需长时间卧床进行休息,所以,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患肢缩短、费用性骨质疏松等,除此之外,患者还极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因此,如何选择有效措施对该疾病进行干预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5]。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手段和手术手段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手段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内固定术以及外固定支架术等等,其中内固定术较为多用,虽然对患者的病情可以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患者术后常常出现固定脱落或不稳定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缓慢等情况,并且,还极易出现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病情恢复,预后较差[6]。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人工关节置换术已逐渐应用临床上,它主要是通过将人工假体植入患者体内代替骨折的髋关节,并采用骨水泥进行固定,从而来帮助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加速其骨折愈合,除此之外,该术式还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疗效显著,故而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得患者及医生的青睐[7]。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后,首次下床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数据与正态分布,P<0.05,由此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在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中有着显著效果,对促成患者病情康复有着显著作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等并发症的情况均比常规组低,数据与正态分布符合,P<0.05,由此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相比安全性更高,有效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保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67.50%,数据与正态分布符合,P<0.05,由此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软组织恢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数据与正态分布符合,P<0.05,由此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促进患者创伤恢复有着显著作用,促成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髋关节功能比较,P>0.05,而在治疗后1个月、三个月以及半年研究组髋关节功能均比常规组高,数据与正态分布,P<0.05,由此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加速患者恢复[8]。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更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加速创伤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应用价值,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文涛.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10):1462-1463.
[2]张晓东.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2):46-47.
[3] 陈孝平,汪健平.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81-683.
[4] 李荣 ,王子明 .外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 [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421.
[5]刘坤,许兵.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PFNA内固定术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髋关节疾病患者治疗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8):908-910.
[6]吴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 特别健康,2021(9):140.
[7]沈波,焦竞,勘武生.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5):586-594.
[8]杨朔,李建军,李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比较[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3):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