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唐虹济1 张海龙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虹济1 张海龙2,. 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5.2. DOI:10.12721/ccn.2025.16961.
摘要: 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承载着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重生态功能,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但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盲目性和规划短视,导致城市绿地面积不足、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
关键词: 城市规划;绿地功能;建设
DOI:10.12721/ccn.2025.16961
基金资助:

引言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功能应用的新思路,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系统分析城市绿地的功能,结合现代城市规划技术,提出绿地功能多样化、系统化的应用策略,旨在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优化布局,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一、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的作用

①生态功能:绿地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吸附和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粉尘和有害气体,从而改善空气质量;绿地能够调节城市的微气候,减少“热岛效应”,降低夏季高温带来的不适,增加湿度,提升城市舒适度。通过增加地表覆盖和促进土壤吸水,绿地能够增强城市的雨水渗透和蓄水功能,减少径流量,从而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城市绿地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护和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②社会文化功能: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满足居民对于接触自然、进行体育活动、社交互动的需求。绿色空间的视觉美、宁静环境能够缓解居民的心理压力,改善情绪,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绿地也是进行环境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通过植物展示、生态教育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③经济功能: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显著提升周边地产的价值,吸引投资和促进商业活动。高质量的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吸引人才、投资和游客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绿地的规划、建设、维护等过程中将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如园林绿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的发展。城市绿地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绿地系统的可持续性和功能的最大化,这包括合理规划绿地位置、大小和类型,保持生态网络的连通性,以及采取多功能绿地设计等措施。通过这些方法,绿地能够在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和全面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

(一)功能区划

针对大连北黄海经济区的城市绿地布局优化,可以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确定绿地类型和布局,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划分和建议:①生态保护区:包括湿地、森林、山地等自然生态景观,需要保护和修复,建议保留大片原始植被,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②居民休闲区:面向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公园、广场、游乐场等,布局宽敞平坦,绿树成荫,配备健身设施、休闲设施,提供舒适的休闲环境。③文化教育区: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教育场所,建议布局在城市中心或重要文化景区周边,与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相衔接。④商业服务区: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区等商业服务设施,建议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段,为市民提供便捷的购物和娱乐场所。⑤沿海景观区:包括海滨公园、滨海步道等沿海景观绿地,建议保护海岸线生态环境,同时开发海滨休闲娱乐设施,吸引游客和市民。⑥工业园区绿地:针对工业园区,可以建设绿化带、绿色空间,提升环境品质,建议在工业园区内部和周边,栽种绿化植物,打造宜人的工作环境;在确定各功能区的绿地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等因素,以实现绿地布局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应注重绿地与周边建筑、交通等城市元素的协调,打造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绿地网络

为了建设绿地网络并保持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在城市规划中,将各个绿地节点进行整合规划,确保绿地网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制定绿地网络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各个绿地节点的位置、功能定位和连接方式。规划设计绿色走廊、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绿地连接通道,将各个绿地节点串联起来,优先布局绿色通道于城市主干道、河流、海岸线等地理要素旁,方便市民通行和休闲。在交通枢纽周边规划绿地,如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火车站等,为市民提供绿色等候和休闲空间,通过绿地连接交通枢纽,提高城市交通节点的人文环境和服务水平。同时利用城市内的河流、湖泊等水系,规划绿地廊道,打造水岸绿地带,增加城市景观的同时提供休闲娱乐空间;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建设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园等,增强城市水系绿地的生态功能。

针对城市中存在的自然地理障碍,如山地、河谷等,设计跨越性绿地连接,实现绿地网络的跨区域连通,采用桥梁、隧道等设计,将绿地网络延伸至各个地区,提升城市绿地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在城市各个社区周边布局社区绿地,形成以社区为单位的小范围绿地网络,满足居民日常休闲需求。增设社区绿地与主干道、商业区等的联系,提高绿地的使用率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大连北黄海经济区建设完整的绿地网络,实现城市各个区域的绿地互联互通,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三)生态保护

在规划绿地布局时,优先考虑生态保护,保留重要的生态系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生态敏感区识别:对大连北黄海经济区进行生态环境评估,识别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水源涵养区等,确定生态敏感区的边界和保护等级,作为绿地规划的重点保护对象。②优先保护原生态系统:将原生态系统列为绿地规划的核心区域,优先保护原有的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保留其完整性和稳定性,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手段,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③生态走廊和连接通道:在绿地规划中,设计生态走廊和连接通道,将各个生态系统连接起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交流和迁移,保留并加强河流、沿海、山脉等自然生态廊道,作为生态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④限制建设密度和用途:在生态敏感区域内限制建设密度和用途,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鼓励采用生态友好型建筑和绿色交通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⑤生态修复和重建: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施湿地恢复、森林植被修复等工程,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⑥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加强社区居民和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规划绿地布局时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在大连北黄海经济区保留重要的生态系统,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可以实现城市绿地的最大化效益,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洁.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功能应用研究与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07):55-57.

[2]王进,陈爽,姚士谋.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06):99-103.

[3]李劲桦,吴维.探析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研究新思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2):37.

[4]季华琴.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功能应用的新思路探究[J].科技资讯,2016(17):2-3.

唐虹济(1985.12--), 男,汉,辽宁庄河, 本科,高级工程师, 国土空间规划

张海龙(1982.10--),男 满族,辽宁省兴城市, 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