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入下,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研究学者逐渐加大老年冠心病病人研究力度,在病人治疗方法,需要将控制、预防作为重点,尽可能符合不同护理要求[1]。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7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对象。重点研究无缝隙护理应用效果,以此降低病人不良事件,详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8.11-2019.12月收治72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对象,数字表法划分参照组与研究组,各组36例。参照组16例女性,20例男性,年龄为68-85岁,中间值(76.5±8.5)岁,病程为5-16年,中间值(10.5±5.5)年。研究组17例女性,19例男性,年龄为69-85岁,中间值(77±8)岁,病程为6-16年,中间值(11±5)年。全部病人和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参照组、研究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展开一般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详细记录病人入院后各项信息内容,引导病人展开各项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评估病情,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特殊情况需要向病人展开心电监护与辅助吸氧护理;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加强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展开无缝隙护理,具体包括:(1)创建护理小组,全部护理人员均需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同时拥有较强服务意识与专业素养,向病人展开护理前应该展开岗前培训,针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予以培训,可以保证其整体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以满足护理要求和标准[2]。(2)根据8小时工作日进行护理人员科学排班,保证病人得到24小时连续护理,对于假期护理人员应该提前做好排班工作。全部护理小组成员应该通过统一调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结合年龄和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3)饮食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无缝隙护理中,为了加快病人恢复,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饮食护理,日常饮食需要减少高盐与高糖类食物,多补充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便于补充病人维生素需求[3]。(4)告知病人维持积极乐观心态在控制病情方面作用,引导病人积极乐观向上,为其讲解情绪转移方法和倾述法等,帮助病人正确疏导自身情绪,从而积极面对临床治疗和护理。
1.3 统计学标准
通过SPSS 24.0处理数据,SAQ评分(±s)表示,t检验,不良事件(%)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SAQ评分
参照组病人SAQ评分均低于研究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2.2 比较不良事件
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2.2%,较高于研究组发生率2.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 比较不良事件[n/%]
3 讨论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冠心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强化冠心病预防和治疗、后期护理显得极其重要。对于老年冠心病病人来讲,比较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心肌坏死与缺血、缺氧等,为了预防冠心病病人发生心绞痛等不良事件,防止病情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而且还需要展开护理工作[4]。在医疗发作和社会水平提升下,人们关于医疗卫生需求随之显著提升,除了需要满足治疗要求之外,还应该满足身心舒适度、治疗参与性[5]。和常规护理比较,无缝隙护理的应用,可以提升现代护理内涵,属于优质护理主要构成部分,结合科学管理要求将人性化融入护理,持续优化职能和创新机制等,有利于提供完整和精细治疗过程。
在本文研究中,36例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无缝隙护理后,病人SAQ评分得到明显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2.7%,各指标由于参照组护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缝隙护理效果理想,向病人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后,不仅可以加快病人康复速度,而且还能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期间,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理想,可以加快病人身体恢复速度,同时降低心绞痛等不良事件,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鹏.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研究[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3):127-129.
[2]王晓萍.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5):111-112.
[3]王馨.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214-215.
[4]李小梅.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92-93.
[5]胡瑞欢.无缝隙护理运用于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医药前沿,2017,7(28):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