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育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宋佳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宋佳燕,. 基于高职教育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361.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于具备专业技能和深厚行业知识的乡村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高职教育,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载着为乡村旅游行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传统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基于高职教育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乡村旅游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DOI:10.12721/ccn.2024.157361
基金资助: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然而,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高职教育作为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类型,应当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加强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困难

(一)乡村旅游高素质人才的返乡意愿不强

广大边远地区缺乏教育资源,加之农村技术设施和生活条件落后,难以吸引人才,农村大量人才流入城市,导致人才较为匮乏。学者马肖曼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4个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返回农村就业的意愿较低,但是乡土情感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返乡的重要因素。学者潘玉锡也发现高素质大学生下不来、留不住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乡村振兴面临着人才短缺瓶颈。

(二)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内容的针对性较弱

当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旅游行业的景区景点管理、餐饮酒店管理服务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风景名胜区管理、旅行社经营、餐饮酒店管理和服务、旅游电商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旅游人才,其中并未对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旅游人才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因此其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较为陈旧,这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不匹配。同时由于职业院校缺乏拥有扎实旅游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上无法对接现实的市场需求变化,脱离乡村旅游运营实际,造成教学内容与乡村旅游企业实际的人才需求有差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不能支撑乡村旅游的工作。

二、基于高职教育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为了更有效地满足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对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审视和调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市场需求,还要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市场的现状,了解目前和未来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课程内容涵盖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其次,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可以通过增加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实践性教学内容来实现。同时,我们还可以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为了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我们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乡村旅游教师。首先,我们可以从乡村旅游行业中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将为教学团队带来新的视角和实践经验。其次,对于现有的教师团队,我们应该加强他们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这可以通过组织定期的研讨会、工作坊、进修课程等活动来实现。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研发和运营,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我们应与乡村旅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首先,我们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同时,我们还可以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其次,我们可以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工作,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我们可以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来定制培养方案,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这种模式将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用人满意度。其次,我们可以推行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交替进行学习和实践。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策划、运营和管理。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也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变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以及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提升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高职教育与乡村旅游行业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庞艳华.全域旅游视域下巩义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4):109-110.

[2]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643-654.

[3]王昌森,张震,董文静,等.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9(13):97-1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