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生态问题。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将其与城市园林景观进行融合,实现园林景观的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共同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的不断进步。同时也能给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享受。
1海绵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可以有效吸收雨水的城市,建立在应对自然灾害基础上。这个理论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是指园林绿地具有像海绵一样的吸水功能。这种理念与以往的设计理念存在很大不同,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理念在于有效排水,海绵城市则是吸水。海绵城市是城市发展适应自然需求的一种理念,可以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如城市广场、绿地、园林道路等,在应用中,提高这些基础设施和绿地的吸水性。在实际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提高安全性。海绵城市除了具有吸水功能外,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雨水。树林、草地、湿地等均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避免出现内涝,在城市出现干旱时,海绵城市吸收的水也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海绵城市在建设中,并不会对水文特征的需求产生变化,因此,技术上可以实现当初的设计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不仅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还给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逐渐往城市迁移,这就造成了城市资源的匮乏,特别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在一些特大城市,洪涝灾害经常发生,水污染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难题。海绵城市建设将景观设计与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相结合,利用城市周围的绿地,有效地储存遗留下来的雨水,可以合理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紧张问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科学的理念依据和方法。
3优化措施分析
3.1透水铺装与植草沟的设计
城市园林设计中,透水铺装是最常见的一类,这种设计方式下,雨水能够向下渗透,直接进入到土壤层。城市道路铺装设计中,可以选择的材料有多种,如透水沥青、透水地砖、嵌草砖、砂砾等,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负荷较低的车行道可以采用混凝土、沥青道路,人行道可以采用透水地砖,停车厂铺装可以采用嵌草铺装。这些材料的应用并不是绝对的,除了单独使用外,也可以采用相互配合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透水铺装的负荷能力有限,大型重工业设备区域还需要仔细审查,避免将透水铺装路面作为主干道。植草沟设计方式是沿着大路方向设计的下凹式景观空间,能够起到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的效果。最上层是覆盖层,中层是土壤层,下层是粗砂层和砾石层。植草沟横截面呈现三角形或者梯型,底部采用坡地设计。长度方面适用于较大长距离纵向道路,为最大程度吸收雨水,竖向坡度不能超过4°。材料方面可以选择石头、混凝土、金属等。在其他基础设施设计中,植草沟可以作为配合的方式存在,具有极高的普适性和使用率。
3.2花园式绿地
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到花园式绿地建设工作中,可以将其建设成一个雨水花园的形式,利用人工挖掘,将绿地打造成下凹形式,可以在大量降雨时,聚集雨水,借助沙土与植物的共同作用,净化雨水后,用来进行园林植物的灌溉用水及景观水,或者可以将净化后的水渗入地表,使雨水转化为地表涵养水,提高地下水位,使雨水得到充分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情况。在具体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采用花园式绿地建设为主,景观水为辅的设计方式。花园绿地的建设要相对低于周围景观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在花园式绿地附近建设景观池水,可以通过微倾斜的道路将二者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在雨季来临时,花园式绿地将收集与净化后的水注入到景观池中,作为景观池水的供给来源,又能与景观池水形成一定的美感,使人们在生活中能看到园林景观建设的美感,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同时要加强对景观池水周围环境的设计与建设工作。将各种颜色的鹅卵石铺设在景观池水的周围,将地面的美感设计与景观池水的设计相契合;在花园式绿地与景观池水的周围,种植一些具有超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比如,一叶兰、德国鸢尾、玉簪、麦冬等植物,在植物种植前,根据视觉艺术效果合理地设计植物的种植搭配与种植位置,将植物错落有致地栽种在花园式绿地周围,与花园式绿地以及景观池水形成一幅美景图,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将海绵城市建设融入到花园式绿地的建设中,不仅有效地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增添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美感。
3.3道路的海绵设计
海绵城市的设计中,道路设计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既要保证交通的便利,也要维护生态平衡,这就使得在设计道路的时候,是否要进行绕道,或者进行空间的设计,使得原有地方的环境可以得到保护。最重要的是要给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提供方便,不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有一些公园或者景区在道路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路面铺设的透水性,这使得一到下雨,路面上就会出现积水,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在这些休闲场所要考虑到路面的透水性,使用一些透水性好的材料进行铺路,例如可以采用透水砖、木质、瓦片等材料。在设计时还要与沟渠相结合,在这些沟渠中种植植被,可以达到净化水的功能,并且雨水从路面上流入这些沟渠或者草洼中,可以达到排水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设计景观式的排水沟,将排水沟与蓄水设施相连达到蓄水的目的,再将收集的雨水进行利用就可以达到水循环利用的效果。
3.4提高雨水利用率
对于居民生活区的园林景观建设,由于场地地基情况与可使用地面面积的不足,很难设置专门的雨水回收利用设备。但优化园区的内部设计与建设,能够保证雨水的回收利用率不受影响。在园林区内,要合理选择种植植物的种类,确保植物有良好的抗洪与净化的作用,使雨水能经过植物的净化得到充分的再利用,同时可以将园林中的雨水作为灌溉用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为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结语
总而言之,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中与地理条件、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材料都是密不可分的。政府想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改善城市居住的生态环境,就必须从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出发,并以此为依据来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完成对雨水的净化工作。根据不同的景观环境再来具体实施,既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可利用性,又要将花草树木的美化与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相结合,从实际中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窘境。
参考文献
[1]曾瑶,曹志荣.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23)
[2]高雷,倪秋莉.海绵城市视角下对城市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8(13)
[3]王帅奇,于立红.黑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及应对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5)
[4]陈文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及应用[J].河南建材,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