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主要会对患者的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等组织、器官造成影响,临床上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对于老年人群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以往不良生活习惯、工作生活环境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几率相对较高。为了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住院的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98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35例,年龄61~ 81岁,平均年龄(67.74±5.18)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慢性支气管炎36例,哮喘病3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A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使用西医治疗方案,包括支气管扩张剂、黏液溶解剂以及抗感染药物治疗等。B组患者在A组患者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1)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证型给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气虚证患者给予补肺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人参9g,黄芪24g,熟地24g,五味子6g,紫菀9g,桑白皮9g;阴虚证患者给予沙参麦冬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沙参15g、玉竹10g、生甘草6g、冬桑叶10g、麦冬15g、生扁豆10g、花粉10g;痰热壅肺证患者给予清金化痰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黄芩12g、山栀子12g,知母15g、桑白皮15g、瓜蒌仁15g,贝母9g、麦冬9g、橘红9g、茯苓9g、桔梗9g,甘草3g;外感寒邪证给予荆防败毒散加减,基本方剂组成为:荆芥6g、防风6g、羌活6g、独活6g、柴胡6g、前胡6g、枳壳6g、茯苓6g、桔梗6g、川芎6g、甘草3g;外感热证给予桑菊饮加减,方剂组成为:桑叶9g,菊花3g,杏仁6g,连翘6g,薄荷3g,桔梗6g,甘草3g,芦根6g;湿热郁阻给予连朴饮加减,方剂组成为:制厚朴6g,制半夏3g,川连3g,石菖蒲3g、香豉9g、焦栀子9g,芦根60g;气机不畅给予苏子降气汤加减,方剂组成为:紫苏子9g、半夏9g,甘草6g,前胡6g、厚朴6g,当归6g、肉桂3g。上述方剂随证加减,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2)根据中医情志理论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等方面进行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平稳的心理状态。(3)鼓励并组织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通过中医传统健身方法进行锻炼,如五禽戏、八段锦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呼吸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治疗效果,统计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并进行对比,包括: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临床效果:显效:患者呼吸系统症状疾病基本消失,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检查结果明显改善;好转:患者症状改善,临床各项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及检查结果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显效数+好转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 x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肺功能、血气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B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情况均要明显好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2.2治疗有效率对比
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25%,B组为95.70%,B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A组,P<0.05,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3住院时间对比
A 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13.51 ± 2.83 )天,B 组患者为( 9.20 ±2.74 )天,B 组患者较 A 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详见表4。
表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d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由于老年人的呼吸肌收缩力降低,气管与肺弹性减弱,其肺活量、呼吸功能明显降低。再加上老年人身体素质较差以及以往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质量较差、有长年吸烟史等,其免疫能力降低,导致呼吸系统容易受到外界有害物质侵袭,排除有害物质的能力下降,因此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且容易反复发作、引起各种并发症或与其他慢性疾病合并出现。此外,老年人呼吸功能的降低导致其在疾病中有痰液产生时难以排除,导致痰液堵塞气管或引起呼吸道感染;老年人身体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导致其部分症状不明显,在症状引起患者或医生重视时往往疾病已经较为严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目前临床上对于呼吸系统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帮助排痰以及抗感染治疗等,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消除病因为主。随着我国的传统中医药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其在临床疾病治疗效果获得了较多的关注和认可。中医理论中提出“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在窍为鼻,在液为涕”等观点,对肺脏的形态进行了基本描述,并表示出了中医肺脏与人体呼吸功能、血液运行等功能相关,与外界相同,易受外界邪气侵袭等特点,与现代医学中对呼吸系统的认知十分接近。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上,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其相关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当属于“肺系疾病”的范畴,因此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对于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常规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此外还能够借助多数老年人对传统中医的信任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在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运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20±2.74)天,而A 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51±2.83)天,B组患者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治疗效果上,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肺功能、血气指标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出院时其各项指标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B组患者肺功能与血气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情况均要明显好于A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25%,B组为95.70%,B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A组(P<0.05)。
综上所述,在对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辨证给予中药方剂、情志干预,组织患者进行健身运动等措施,以减轻和改善患者各项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谷鑫.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15):150-150.
[2]徐华智. 中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现状及未来临床研究思路[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0):180-180.
[3]曹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1):108-108,110.
[4]张红梅.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 饮食保健, 2017, 4(22):94-94.
[5]秦岚.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价值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22):3153-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