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院建设数量与规模的扩增,为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同时财务管理的内容也更加繁杂。新会计准则的修订,加快了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在当前市场环境逐步开放的趋势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利于提升医院工作活力,加快改革进程。应该不断总结财务管理的工作经验,结合医院实际发展状况与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工作方案,满足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当前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进行优化,实现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财务管理概述
在医院经济活动中,需要以财务管理为重点,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提升医院经营发展的规范性。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物资管理和财务监督等,是当前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能够加快财务预决算的执行,满足决策人员的实际需求,保障医院战略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降低经营风险【1】。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当中,应该保障财务管理的统一性与标准化,加强各环节的有效审核与监督,提升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进入到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为了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机构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为各行业会计改革工作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尤其是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也应该明确新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特点,增强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界限更加鲜明,但是两者也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为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披露医院资产负债情况当中,也能够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可以解决传统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满足外部监管工作需求。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深入总结与分析,从而根据医院发展情况制定工作规划。
三、新会计准则视角下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优化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是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满足了成本控制工作的要求,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应该加强对新会计准则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对于医院财务信息进行动态化管理与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明确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医院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同时明确财务管理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障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系统性与标准化,防止在成本核算中出现混乱局面,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遵循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使成本核算体系可以高效化运转【3】。对成本考核办法进行不断细化,能够避免成本浪费等问题的产生,需要加快权责发生制的创新应用,在考核体系下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与内容,保障考核流程与标准的规范性。成本考核计划需要根据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化调整,以适应医院未来发展趋势。
(二)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存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在新会计准则下实施财务管理时,也应该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保障,提升内控力度,通过制度建设对财务管理形成有效约束与规范,降低医院经营发展风险。对财务会计工作岗位进行严格监督,实现对各部门人员的严格考核,明确其工作成效及遇到的问题。为了能够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要加快奖惩机制的构建,对于工作中由于个人疏忽大意而引起疏漏的行为进行处罚,使其意识到个人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工作中表现良好、为医院创造价值的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为其他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4】。加强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严格监督,增强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对财务管理中遇到的实际困境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明确各部门与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内容,通过内控体系增进彼此的有效联系与互动交流,防止信息孤岛效应引起的财务管理漏洞,避免给医院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制度体系建设中,除了应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外,还要明确新会计准则特点,借鉴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保障财务管理制度架构的科学性,实现对日常工作的有效指导。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入分析监督评价报告内容,在经营全过程中落实监督评价要求,实现对人员操作方式方法的约束。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应该对当前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做好风险问题的识别与评估工作,构建完善的闭环监管体系,保障问题解决的及时性。
(三)规范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的有效监管,也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能够防止超预算问题的产生,增强医院运行可靠性。尤其是当前医院科室和部门逐渐增多,资金支出也在持续增加,做好对预算执行的有效管理,能够解决资金闲置问题,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医院的经营发展活力。应该根据各部门和科室需求制定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将预算管理工作提上日程,增强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明确医院资源状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能够有序实施,防止医院的收支平衡被打破【5】。在构建预算管理制度时,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理念与意识,引进全面预算概念,在管理体系下实现对各项活动的规范,使各项资源都能得到合理利用,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防止在预算工作中出现疏忽或者随意性问题,对当前预算编制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在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制定当中,应该分析医院医疗项目特点,实现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在预算数额的确定当中,应该组好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管理,并明确彼此之间的关系。
(四)实施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化医院的快速发展当中,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应该加强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尤其是管理会计系统的建设,能够为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共享提供可靠保障,对各项经济活动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保障财务信息的精确性、真实性和全面性,为决策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同时,加快财务信息档案的建设,根据业务流程与财务管理要求对其进行动态化更新。在系统软件流程与功能模块设置中,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使其可以为医院日常工作提供有效帮助,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实施数据分析与整合,增强系统应用实效性。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也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使电子附件和凭证等管理更具智能化和自动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能够对人为操作失误进行有效控制,促进数据精确度的提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的同时,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投入【6】。
(五)加强投资控制
基建项目和大型医疗设备等,是医院投资的主要内容,加强投资控制也成了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基建空间,应该做好全面的调研与分析工作,了解基建项目的特点与服务功能定位。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与内容,对当前大型设备置办调研分析机制进行优化,使资金流通更具规范性。医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点,因此也应该对社会服务功能予以高度重视,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传统经营发展模式下,医院的筹资渠道具有单一化特点,在新会计准则下还应该对融资渠道进行适当拓展,增进融资业务和其他工作的有效融合,加强对申请、审核和执行等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使融资信息保持公开性和透明性。
(六)提升人员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决定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促进其工作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其今后个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从财务管理的工作岗位特点出发,制定针对性专业培训计划,使财务管理人员在知识技能上得到及时更新,适应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与要求,更加高效的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在培训工作当中引进先进理念与方法,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操作技巧,增强业务素质的同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基本原则,使所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实践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为医院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财务管理的社会效益。应该对当前人才招聘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构建一支高水平的财务管理队伍,为工作有序实施保驾护航。在人才招聘当中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对岗前岗位责任制和轮换制进行完善,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人员素养。
结语
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促进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财务管理的工作难度也在上升。应该通过优化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预算执行、实施信息化建设、加强投资控制和提升人员素养等途径,逐步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财务管理探讨[J].商讯,2020(17):63+65.
[2]王镇.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商讯,2020(16):75-76.
[3]胡蓉.医院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及管控措施[J].财会学习,2020(14):76-77.
[4]周金娃.浅谈新会计准则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5):82-83.
[5]唐粟.基于新会计准则视角下财务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9(21):205-206.
[6]曹灿良.新会计准则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对策浅析[J].当代会计,2019(0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