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空肠出血[1]。呕血和(或)黑粪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症状,其出血量能够在数小时内达到循环血容量的20%,导致患者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8%~13.7%[2]。因此,上消化道出血需要立即到医院诊治,医院护理人员必须准确完成预诊分诊工作,并采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等方法完成止血工作,同时补充患者血容量,这样才能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3]。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身体机能较差,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预后效果更差,需要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质量,以减少该急危重症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4]。本院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观察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本实验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般资料情况纳入标准:年龄≥60岁;入院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其他疾病引发出血者;手术耐受性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诊护理。
(1)常规护理。首先走绿色通道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快速诊治,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出血量进行评估,为后续选择治疗方案做好准备[5]。
(2)急诊护理。根据患者出血量评估结果选择是否做3条以上静脉通路,做好备血工作,对患者家属进行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家属依从性。对患者床单衣物进行更换,防止患者在染血环境下产生不适心理,定期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避免压疮情况出现。急性发作患者应该暂时禁饮食,止血成功后患者不能使用动物血液类食物,防止便血后产生误判。治疗过程中给予老年人人文关怀,告知患者出血原因,防止患者产生恐慌心理情绪,让患者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机制,避免患者往其他疾病方面联想。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在病房进行定期通风消毒护理,湿度则需要根据当地环境和季节变化进行调整,提高患者舒适度,在患者康复后告知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从源头避免此类急危重症再次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及住院指标、急诊及抢救结果、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
①急诊及住院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②急诊及抢救结果指标包括再出血发生率、抢救成功率[6]。
③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角色、肢体、心理、饮食等维度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分[7]。
④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感染、胃肠道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及住院指标对比
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6.43±8.70(min)、40.16±8.21(mL)、10.87±3.92(d),对照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24.85±10.39(min)、51.56±9.48(mL)、14.75±4.97(d)。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及抢救结果对比
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占比情况分别为1(2.00)、49(98.00),对照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占比情况分别为7(14.00)、43(86.00)。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角色、肢体、心理、饮食评分分别为8.76±0.12(分)、9.13±0.15(分)、9.20±0.10(分)、9.46±0.08(分),对照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角色、肢体、心理、饮食评分分别为6.51±0.40(分)、8.26±0.42(分)、7.49±0.45(分)、7.53±0.37(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表2-1 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2.4两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皮下气肿1例、胃肠道反应1例,未见感染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对照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皮下气肿2例、感染2例、胃肠道反应3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皮下气肿、感染、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以通过化验检查、内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X线钡剂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方法诊断,大多数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和药物治疗可停止,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状感知能力较差,到院后出血量较多,手术止血居多,因此本文对此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8]。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6.43±8.70(min)、40.16±8.21(mL)、10.87±3.92(d),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及住院指标;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抢救成功率占比情况分别为2.00%、98.00%,与对照组相比较再出血发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抢救成功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可见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患者再出血情况;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角色、肢体、心理、饮食评分分别为8.76±0.12(分)、9.13±0.15(分)、9.20±0.10(分)、9.46±0.08(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呈显著升高趋势,可见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角色职能、肢体职能、心理健康、饮食合理性,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观察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相比较能够显著减少皮下气肿、感染、胃肠道反应,因此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术后护理安全性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急诊护理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及住院指标显著好转、急诊及抢救结果显著好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并发症情况显著减少,因此急诊护理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曾瑶,杨莹.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改善及预后恢复的促进分析[J].智慧健康,2022,8(30):199-202+208.
[2]葛春艳.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智慧健康,2021,7(22):112-114.
[3]朱平,汤洪,盛逸成.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与社会支持的探讨[J].心理月刊,2021,16(13):113-114.
[4]余秀晶.整体护理干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2):33-34.
[5]宋洁.护理干预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1,12(06):70-71.
[6]唐淑娟,董博,梁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治疗老年肿瘤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06):1069-1072.
[7]杨卫琴,曹奇峰.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12):60-61.
[8]尹芳.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