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筑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施工速度的方式,达到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的,关键是要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高效管理。施工单位应以工程现状为依据,探究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在科学管理意识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确保管理质量达到预期水平,为自身以及行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
1.1质量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管理人员的思想态度是影响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质量控制结果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目前的施工行业现状来看,大多数建筑项目施工中,管理人员认识不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而是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的经营收益上。往往会过分压缩成本,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缩减工期,忽视了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少明确的发展方向,导致质量控制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与行业发展严重脱节。上述问题都是阻碍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原因,工程质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可能会抑制整个行业的发展进步。
1.2建筑材料问题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对于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不能全面落实,影响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在建筑工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施工现场材料的存放、加工及使用,等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施工现场出现材料随意堆积等情况,不仅影响施工材料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成本损耗,不利于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尚未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化管理成为主流。事实证明,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进行管理可使施工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但是信息技术管理模式尚未在建筑行业得到大范围推广。原有管理方法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人工记录、施工档案以及数据信息等极易出现丢失或是记录错误造成的,因而导致后续工作难以得到高效开展。引入信息技术可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无论是记录数据的速度和准确性,还是保存数据的安全性均能够达到预期水平。将信息技术用于施工管理是大势所趋,建筑企业应尽快提上日程。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优化
2.1施工技术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施工技术管理同样关键,其对施工安全和质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较为深远。在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必须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情况的全面掌握,结合施工质量标准和施工设计图纸,保证施工技术问题能够及时发现。相关问题的处理可由相关单位及人员共同进行,进而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效用充分发挥。为实现精细化的施工技术管理,可考虑引入类似6S管理等方法,进一步提升技术管理的规范性和操作性。这一过程需要对技术应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对各工序施工质量开展实时监督。例如,建筑工程选择现浇混凝土钢筋结构作为外墙,且外部造型使得建筑存在较为复杂的外形线条,为降低施工难度,施工单位可通过技术调研选用预拼装模板技术开展建设,外墙线条能够在该技术支持下实现准确定位,施工现场作业活动可更合理地进行。此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还应聚焦新技术的积极应用,如BIM技术、无人机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以及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等,并且这类技术应用过程的重点监控也不容忽视。
2.2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要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就必须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为施工现场管理提供重要指导和帮助。首先,根据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出与内容相应的工作和质量标准,全面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断加强后续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建立规范、科学、现代化的管理体系。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充分发挥施工现场管理的作用,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及施工设备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此外,必须提高施工工程现场的管理水平,通过完善和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质量,通过建立高效的奖惩机制进行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实现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重难点问题的控制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
2.3全面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农民选择进城谋生,成为各行各业的农民工。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占比随之加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农民工的加入能够极大缓解人才资源匮乏的情况,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多数农民工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对建筑知识、专业技术掌握有限,难以做到根据行业规范有序开展工作,使得项目的返工率有所增加。此外,考虑到多数建筑工程均采取分包模式,各环节的施工人员所用技术存在差异,这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要使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定期组织培训,帮助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责任及安全意识,提高其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同时引入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与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参建人员的能力均能够达到行业要求。二是鼓励管理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先进的管理观念,准确掌握经济管理所涉及的各项内容。三是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增强相关企业对高校人才的吸引力,从源头上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2.4做好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控制工作
建筑项目施工中,原材料和应用器材是设备控制的关键因素。原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质量。根据工程设计需求,选择性价比最优的厂商展开合作,以达到工程的建设标准。因此,采购人员要对市场做出全面的了解,认真分析建材行业的价格浮动。货比多家(至少三家以上),在价格同等的基础上,选择信誉和售后有保障的企业展开合作。原材料的实际应用中,也要加强管控,严厉杜绝消极怠工、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一旦出现类似违规状况,必须严惩,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科技的推动下,我国建筑行业内应用到的各种设备和器材升级换代的频率较高。设备的性能越优异,在现场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更显著,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企业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熟练掌握新型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要完善设备的养护计划,做好设备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科学运营,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
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力度,完善和优化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各项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优化,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能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皇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江西建材,2019(9):215+217.
[2]姜晓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1(03):103.
[3]胡可,吴煜祺.基于BIM网络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21,44(10):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