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检验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疾病诊断以及治疗,通过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检查,从而根据以上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有效地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所以,准确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意义十分重大,如果检验结果出现问题,会使患者的诊治结果发生异常,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产生影响[1]。本次研究,笔者选择我中心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检查了58例健康体检者,其中23例感染性疾病,10例腹泻病例,15例妇科疾病,10例产科疾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月,这一期间内,一共检查了58例健康体检者,其中23例感染性疾病,10例腹泻病例,15例妇科疾病,10例产科疾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年龄最低的健康体检者3岁,年龄最高的健康体检者为46岁,组间健康体检者的年龄平均为(29.16±3.87)岁,所有患者在接受研究之前均得到笔者的通知,在经过健康体检者同意之后,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并且笔者将此研究上报给我中心的伦理委员会,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后,笔者才开始进行研究,研究之前,笔者对健康体检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包括:年龄、学历等,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通过希森美康XS-500i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全部用原装配套试剂,检验前,健康体检者禁止使用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保证空腹,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采集血液前,不要喝茶、咖啡、酒等饮料。
检验中,用EDKA.K2抗凝的2ml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2ml静脉血,摇晃均匀,备用,在两小时内完成检验;同时用40μL的微量吸管抽取患者的末梢血加入到用EDKA.K2抗凝的1.5ml离心管中,针刺深度为2-3毫米,静置5分钟后检验,同样于两小时内完成检验。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笔者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统计分析数据,卡方值代表测量数据,卡方值验算t值,x̄±s代表计数数据,通过对x2的值进行计算,X2验算计数数据,当P<0.05时,我们则认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果
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低,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高,两种血液比较,差异明显,经统计学计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静脉血与末梢血血液检测结果比较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一般会对健康体检者的静脉血以及末梢血进行检验,实际中,更多检验的是健康体检者的末梢血,但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查效果与静脉血检查效果相比,静脉血更胜一筹,末梢血血常规检查,可能会使健康体检者的细胞计数进行提高,血小板计数水平会减少,因为小动脉的应激反应比较剧烈,末梢血管比较狭窄,静脉血管比较宽[2],所以,末梢血和静脉血相比,末梢血的局部温度较低,血液可能会出现沉积情况,从而使细胞计数水平发生升高,如果末梢血的针刺较浅,会使血小板受到挤压以及刺激情况,从而使其发生损伤,血小板水平就会大大降低,或者在穿刺的时候,速度太慢,会产生微血块,从而使血标本出现稀释情况,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从而使诊治效果受到影响[3]。
本次研究,笔者得到的结果表明:静脉血以及末梢血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差异,静脉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低,静脉血的红细胞压积水平、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水平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更高。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疾病诊治息息相关,临床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莹.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用于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16(33):146-147.
[2] 王新波.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E-2100与XS-1000i的临床检验应用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21(6):761-762.
[3] 王兰兰.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014(0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