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快速、简单、省钱的常规输液工具,具有减轻患者痛苦,维持静脉通路,减少工作量等优点,临床上70%以上住院患者需要外周静脉留置针[1]。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弊端,如静脉炎、药液外渗、堵管、移位、感染等并发症,缩短了留置针保留时间。而老年患者体质较弱,这些风险更加增加其痛苦。通过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有效率,成为当下本科室优质护理的关注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主要是由全科的护理人员参与,通过组建小组,根据前期对照组收集汇总的资料,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分析,结合医院内部的资料,制定观察组活动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在整个过程中,选取具有一定能力的工作人员担任本次小组组长,通过集中培训,来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护理质量。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使用山东威海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③使用医用透明敷贴(易德尔);④使用无纺布输液胶贴。
排除标准:①精神思维障碍者;②血液疾病患者;③外院或急诊科带入留置针。
1.2方法: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下降、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基础疾病多等原因,加大了穿刺难度。研究显示,选择前臂中上 1 /3 与中下1 /3 之间直径≥3. 0 mm 的血管留置静脉套管针,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是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位置的最佳选择[2]。
常规置管方法:在穿刺点上方约6 cm处扎止血带,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复合碘消毒棉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直径>5 cm)两遍,待干,取出留置针,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去除针帽后再次排气。检查并调整留置针,使穿刺斜面朝上。按规范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压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送入少许,使针头斜面完全进入血管内,一手固定,一手将针芯退出少许,然后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左手固定导管,右手抽出针芯,放入锐器盒内。打开调节器,观察滴入是否顺畅,有无肿胀。用无菌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密闭式固定,记录置入时间,妥善固定。
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及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责任护士常态化跟进的同时在登记表上记录患者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及留置针的型号、拔管时间、拔管原因。
观察组所采用的是护理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的干预模式,主要体现在提高护理模式,首先做好对照组的资料汇总分析,发现降低留置针置管有效率的主要原因有:(1)留置针型号选择不当;(2)外套管送入血管时,皮肤处于松弛状态;(3)患者皮屑多致无菌敷贴固定不牢;(4)固定手法不当;(5)患者穿刺肢体过度活动,造成回血,引起堵管;(6)患者未注意妥善保护,改变体位时留置针滑脱。然后制定对策:(1)统一选择24G型的留置针;(2)老年患者因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难以固定,采用常规手法进针后,左手必须始终绷紧皮肤,防止皮肤皱缩和血管滑动;(3)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皮屑较多的,先用酒精棉片去除皮屑,再用复合碘消毒棉签常规消毒;(4)将延长管向上呈U型,使肝素帽位置高于穿刺点,第一根胶布避开肝素帽固定于延长管末端,第二根胶布交叉固定头皮针翼于肝素帽上,以防脱落,第三根胶布固定输液皮条。(5)对依从性弱的患者及陪护家属,反复强调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及意外拔管的危害性。接着实施对策,通过观察组的数据统计,查验对策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做好患者的反馈收集,及时了解出现的异常状况,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3健康教育:
(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5天,冲管液应使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
(2)冲管液量不低于2倍导管系统体积可用5ml注射器。在采血或输血后使用更大容量的冲洗液冲洗导管。
(3)穿刺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如敷料潮湿、污染、脱落应及时更换。翻身或改变体位时避免输液皮条扭曲受压和留置针滑脱,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若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其他不适反应,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5)避免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X2检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根据两组的留置时间做出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数据,具体如表1。
根据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做出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置管成功率有所差异,观察组在护理质量不断改进的基础上,质管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具体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n,(%)】
根据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做出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改进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依从性。具体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相关评分对比
3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能够证明在护理质量不断持续改进的策略中,有效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有效率,通过静脉留置针能够有效减少老年患者穿刺的痛苦,方便其治疗,也能够提高其满意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护理质量的提升也在改善护士的工作质量,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性,在护理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让护士内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通过自觉参与活动,提高老年人对护士工作的认可程度,改善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
而静脉留置针也有效提高了老年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本次实验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者,既能够保护老年人的血管,因为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身体状况和技能和年轻人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模式,让老年人减轻痛苦,除此之外,也能够减轻护理的工作量,提高整个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形成方案之后,能够广泛应用于后续的治疗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规范了护理操作的流程,也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对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流程不断的优化和改善,让整个治疗更具人性化,通过与患者换位思考,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使用率,而且本次实验中也发现,护士们相互沟通,互相协调,让能力有了交叉学习的机会[4]。
4体会
通过不断改善医院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老年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改善医患关系,通过本次的干预实验,能够及时了解护理不足以及能力方面的各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根据相关制度开展护理操作流程,严格规范医疗器械使用流程,通过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尽可能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舒适程度,减轻穿刺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改善护理模式,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改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才德,黄静,吴胜东,等.全肝门切除重建与门静脉切除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治疗中的比较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21,59(1):32-39.
[2] 郭金玉,杨洁,周颖,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 10) : 1240-1244.
[3] 李秀丽.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13):2.DOI:10.3969/j.issn.1001-7585.2011.13.075.
[4] 蒋丽芳.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8):2.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