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是由于机体循环血液内含有的栓子通过血液进入脑循环,对脑组织动脉造成堵塞,脑组织得不到充足供血而坏死,从而使局部病灶部位的神经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1]。通常情况下,脑栓塞患者伴有脑血管痉挛症状,致使患者脑部严重缺氧,从而加重病情。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控制,病情继续发展恶化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而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率约占脑栓塞的60%以上,大部分心源性栓子堵塞的位置为脑部动脉,常见的栓子源还包括心肌病、房颤、心脏瓣膜病等,该病的发生一般与心房颤动具有一定相关性。该病的主要特点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危害性大等[2]。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溶解血栓,快速恢复脑部血氧供应。依达拉奉属于新型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清除多余的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不受到损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2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进一步分析依达拉奉的临床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性抽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诊治的82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运用计算机双盲法进行分组,每组平均41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均在52-69岁之间,平均年龄(60.74±2.57)岁。发病时间6-17 h,平均时间(11.97±2.46)h。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均在51-68岁之间,平均年龄(60.45±2.87)岁。发病时间6-17 h,平均时间(12.04±2.92)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研究可比性较强。
纳入标准:(1)均通过磁共振成像、CT检查进行确诊;(2)均为首次发病;(3)入院前未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排除标准:(1)免疫性疾病者;(2)心脏类疾病者;(3)脑出血、脑肿瘤者;(4)精神类疾病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监测、控制血压、血脂指标,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治疗[3]。
对照组患者应用血栓通治疗,选择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生产的血栓通注射液(国药准字Z44020284),应用剂量
为300 mg,将该药物溶于250 ml的套葡糖溶液(浓度为5%)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滴注一次,连续治疗
14天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在血栓通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血栓通的用量、用法与对照组完全一致。选择南京先声东元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依达拉奉(国药准字H20050280),应用剂量为30 mg,将该药物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
(浓度为0.9%)中稀释,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注意应在30分钟内滴完,每天滴注二次;连续治疗14天为一个
疗程[4]。
1.3指标评价
1.3.1疗效评价
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脑神经功能好转程度超过85%,未见不良反应;有效: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脑神经功能好转程度达50%-85%,发生不良反应较少。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未出现好转,或是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5]。
1.3.2相关指标观察
(1)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通过 NIHSS 评分判断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6],包括意识水平(0-3分)、凝视(0-2分)、视野(0-3分)、面瘫(0-3分)、上下肢运动(0-9分),满分为21分,评分越高表示脑神经功能越差;运用 GCS 评分判断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情况[7],包括睁眼(1-4分)、语言(1-5分)、运动(1-6分),评分范围为3-15分,3-8分属于重度昏迷,9-12分属于中度昏迷,13-14分属于轻度昏迷。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评分时存在两侧结果不同的情况,以较高评分为最终结果;应用 BI 评分判断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8],包括吃饭、洗澡、穿衣、小便、大便、修饰、用厕、活动、上楼梯、转移等10个方面,满分为100分。100分表示完全自理;75-95分表示基本可以自理;50-70分表示自理能力一般;25-45分表示自理能力较弱;0-20分表示严重不能自理。(2)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脑疝、水肿等。
1.4统计学原理
通过SPSS 22.0 系统软件对两组样本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用(x̄±s)表示 NIHSS、GCS、BI 评分,差异性用 t 检验。用百分比(%)表示临床疗效及不良差异性用检验。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详见表1.
2.2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在 BI 评分、GCS 评分、NIHSS评分方面相比(P>0.05),统计学分析无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GCS、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分析有意义。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95%(9/41),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详见表3.
3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严重,近年来患心源性脑栓塞的病例数也随之增多,曾有研究报道,脑栓塞患者中约有(17.5±2.5)%的概率并发脑死亡,这其中又有75%左右的患者属于心源性脑栓塞,足以看出心源性脑栓塞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若未能及早发现、及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控制,将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及生命危险[9]。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通常病情表现危重,且容易反复发作,还会有残疾、死亡的风险。一些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临床很难明确找到栓子的证据;因此,临床诊断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依据关键在于分析患者发病特点,也可通过心电图、MRI、CT等检查进行辅助诊断,根据以往临床经验表明[10],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疾病越早确诊越好。一般脑栓塞患者发病较急,且病情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该病发病期间常表现为目眩、耳鸣、头晕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丧失意识的表现[11]。脑栓塞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各方面均具有严重性影响。
脑栓塞与一般的脑血栓疾病相比,脑栓塞的致病范围更大,由该病所引起的脑水肿发生率也较多,这些危险因素使该病并发脑出血、脑梗死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临床治疗脑栓塞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临床医学其实并不提倡通过溶解血栓的办法进行治疗的[12]。就脑栓塞而言,一般临床医学主张采取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液凝固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这并非针对所有脑栓塞患者,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部分脑栓塞患者病情已经进展为栓塞晚期,血管内栓塞数量较多,甚至有的病情已发展成为出血性的脑梗死[13]。对于这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临床治疗时无法应用抗血液凝固类药物实现治疗的预期效果,所以临床一直在研究、寻找一种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血栓通属于常用的一种中药针剂,一般被用于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各个阶段。血栓通的药物成分里含有三七总皂苷,能够起到扩张血管、活血通脉、提高微循环的功效。该药通过提高外周血管血流量,对心肌缺血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脑梗死的范围,降低脑部组织受到的损伤,提高脑组织及神经的功能,从而增强耐缺氧能力。依达拉奉则属于新型研制的一类能够清除自由基的一种清除剂,能够对脑部血管内一类自由基起到抑制生产及清除的作用,从而有效保护脑部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并且,依达拉奉药物还能对机体组织器官缺血发挥有效的治疗及改善作用[14]。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同时,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 BI 评分、GCS 评分、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 GCS、BI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进一步证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更加理想,能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意识能力及生活能力。依达拉奉作为现代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药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脑保护作用,药物分子量较小,且分子由亲脂基团构成,随着血液进入脑部的通透性达60%以上,很容易到达脑部组织病灶。依达拉奉药物对清除脑部血管内自由基具有理想效果,同时还能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15]。所以,该药可有效保护脑血管不受损伤。此外,依达拉奉还能对脑部神经元的死亡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改善脑栓塞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95%(9/41),说明使用依达拉奉药物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可明显降低脑疝、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用于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且药物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宁,张敏,张月,等.依达拉奉对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1(1):111-112.
[2]孙燕芬.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外医疗,2018,34(28):158-160.
[3]杨宏煜.依达拉奉治疗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疗效差异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9):1535-1536.
[4]孙琦,李鸿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9(23):132-133.
[5]郑敏,王延辉.急性心源性脑栓塞行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的效果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2):103-104.
[6]孟祥武,李青,邹莉,等.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4):124-127.
[7]缪茂军,程枭,张新苗.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00):79-80.
[8]刘建军.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3(22):5577-5578.
[9]何良勇,陈群清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体外循环脑损伤机制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8,35(9):1426-1427.
[10]欧晓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70例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6(22):117-118.
[11]Vemmos KN, Takis CE, Georgilis K, et al. The Athens stroke registry:result of a five year hospital-based study [J]. Cerebrovasc Dis,
2019,10(2):132-134.
[12]马利萍,孙建国,彭英,等.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16(3):341-348.
[13]罗光亮.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340-341.
[14]刘伦.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2(7):102-103.
[15]张桂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9,18(8);9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