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作为鉴定食品质量,提高食品安全性的关键性技术手段,其在食品质量控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1-2】。但是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这也就导致食品的来源渠道也在逐渐地增加【3】。部分来源不明的食品也出现在各种市场与人们的餐桌上,严重地影响了食品卫生安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对于部分食品在运输或者加工的过程中,也难以避免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就会导致食品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4】。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当下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本次着重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升我国食品质控质量,确保居民的饮食健康及安全。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市场上速冻食品、肉制品及外卖100份,展开微生物检验。并将每份食品分成两份,一份纳入A组,一份纳入B组,每份食品均取30g,同一份食品均在相同时间展开检验。两组食品样本无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将100份两组食品样品均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过程需做到全程无菌操作,然后对比检验结果。
1.3 指标观察
分别记录A组与B组微生物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以判断检验技术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种微生物检验方式的准确性
在速冻食品病原菌检出率对比上,A组为6.00%(6/100),B组为15.00%(15/100),对比(X2=4.310,P=0.038);在肉制品病原菌检出率对比上,A组为8.00%(8/100),B组为19.00%(19/100),对比(x2=5.181,P=0.023);在外卖病原菌检出率对比上,A组为7.00%(7/100),B组为18.00%(18/100),对比(X2=5.531,P=0.019);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已经能对多种微生物进行检测与鉴定,有效地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5】。并且在食品微生物检测管理的过程中,真正的落实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食品安全理念,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6】。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两大点:(1)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检测范围广,它可以检测出食品工业的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并且还能检查出可以通过食物进行传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疾病,禽畜疫病等几百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7】。(2)食品微生物检测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它可以同时对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进行同时检测,节省了检测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食品微生物检测程序是在我国法律的严格规定下,严格地进行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所以食品微生物检测结果也被赋予的法律的性质,为人们的食品安全与饮食健康提供了双层保障【8】。
但是鉴于微生物的多样性,在进行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需根据食品种类选择合理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以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增强食品的安全性【9】。以往常用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但是随着人们日常饮食中食品变得多样性,该种检验技术的弊端也逐渐凸显【10】。这也就促进了我国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也随之提高,并向多样化不断的发展与完善。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其具有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可以精准的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使食品微生物检测变得更具准确性与科学性【11-12】。
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下,B组食品样品的病原菌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进一步说明,食源性病原菌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实用性较强,可被应用于市场大部分食品的微生物检验,可为人们的食品安全与饮食健康提供了双层保障。但是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食品微生物检验准确性,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保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性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同时还要将先进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引进,使检测人员能掌握全新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为食品检测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食品安全质控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合理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可使我国的食品安全得有效地保障障,从而减少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并全面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崔东岚.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用于妇科炎症感染的检验效果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4):673.
[2]冉红杰.几种微生物检验方法在妇科炎症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6):59+99.
[3]关尚,徐涛,翁杏华,李磊邦,陈玉莲.妇科炎症感染中白带真菌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法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68-69.
[4]许慧.妇科炎症感染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应用价值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3):68-69.
[5]杨秋梅.不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妇科炎症感染检验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157-158.
[6]尚单单,陈艳,柯洋洋,吴卿,伍争.常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8(14):58-59.
[7]贾妮娜.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01).
[8]徐笑.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
[9]栗舒娅.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3):60-61.
[10]张冬民.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385.
[11]路则宝,白现广.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红河学院学报,2013,(2):61-63.
[12]董启民.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