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肌肉力量减弱等因素,一旦发生下肢骨折,其康复难度和并发症风险均较年轻人高[1]。目前临床医学上针对于此类患者大多数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相比较青年人群,老年群体对于手术过程中的麻醉耐受性明显降低,所以在患者在术中需要选择的麻醉方式来减少手术、麻醉导致的损伤[2]。目前临床医学上针对此种手术的麻醉方式主要有气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等诸多方式。虽然,目前临床医学上并没有以上麻醉方式证实用在骨折手术中的有效性,但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麻醉方式被认定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价值最佳[3]。因此,本篇将针对于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患者40例,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按照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男女比例11:9例;年龄在60—75岁,均数为(67.52±5.36)岁。观察组20例,男女比例12:8例;年龄61—75岁,均数为(68.12±5.4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相关指征;(2)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疾病,能够正常进行交流和沟通;(3)所有患者均自主意愿参与此次实验,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者;(2)患有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3)依从性差者;(4)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5)中途退出实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首先,将患者体位调整至侧卧位开展手术,将其T12-L1间隙作硬膜外穿刺点,予以成功穿刺后,于硬膜外导管常规置入4cm,并对其L3-L4腰麻穿刺,并根据患者手术情况予以由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152 规格 10ml:20mg)对其蛛网膜下腔注射2.5ml剂量,并密切关注其变化,根据麻醉平面硬膜外腔将给药剂量予以合理控制,麻醉平面控制在T6。
观察组: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通常为侧卧位或仰卧位,以便于进行麻醉操作。同时,患者的皮肤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并覆盖无菌巾,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状态。确定股外侧皮神经的准确位置是麻醉成功的关键。这通常涉及到识别一些解剖标志,如髂前上棘、股骨犬转子等,以辅助定位。使用无菌技术,将注射器与适当的针头连接。在定位好的股外侧皮神经周围,将针头刺入皮下,并注射局麻药注射15—20m的0.375%盐酸罗哌卡因(生产厂家: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83152;规格:10ml:75mg)、1%利多卡因混合液(生产厂家: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4024045;规格:2ml:4mg),注射过程中,需要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神经周围,以达到有效的阻滞效果。在注射完局麻药后,需要对阻滞效果进行验证。这通常包括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如疼痛减轻或消失,以及运动功能的改变。此时超声图像上会显示有包绕神经的液性暗区,同样在超声指导下在患者的股沟韧带当中外的1/3部位进行注射。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中有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时间点有麻醉前(TO)、麻醉后30min(T1)、术结束即刻(T2)。
(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其中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CD4细胞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CD8+)。
(3)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评分范围在0—120分,获得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4]。
(4)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有寒战、躁动、呕吐、尿潴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
两组在T0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
两组在CD3+、CD4+的TO和CD8+三个时间点比较(P>0.05),而观察组的CD3+、CD4+的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
两组术前、术后72h认知功能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显著较高(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见表4。
表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老年危重症患者是下肢骨折的高发群体,大多数老年患者身体素质和功能较差,并且存在多种并发症。目前临床医学上针对于下肢骨折但大多数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耐受性较差,从而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较低,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手术产生的损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目前临床医学上麻醉方式较多,需要选择合适且有效的麻醉方式,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两组在T0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比较(P>0.05),观察组在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两组在CD3+、CD4+的TO和CD8+三个时间点比较(P>0.05),而观察组的CD3+、CD4+的T1、T2时间点均较高(P<0.05),这是因为,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6]。这种麻醉方式能够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镇痛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7]。两组术前、术后72h认知功能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低(P<0.05),原因在于,股神经和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可以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8]。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结合单次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的优势,可以提高麻醉效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采用神经刺激器的辅助作用下进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能够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9]。
综上所述,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采取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減减少药物使用,促进术后康复,还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因此,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然而,具体麻醉方式的选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孙忠锋,王昭君,田保贵. 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313-317.
[2] 丁雪,许军,李涛,等. 股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3,44(10):2727-2730.
[3] 杨昌雄,张合茂,王超,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3401-3404.
[4] 王辉,吴磊. 腰硬联合及全麻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 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639-640.
[5] 李滨.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8):21-22.
[6] 池张欢,项健雅,王均炉.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3,36(3):215-222.
[7] 李凯,林松斌,黄海珍,等. 全身麻醉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2,43(11):3048-3051.
[8] 牛黎利.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2021,48(1):58-61.
[9] 王庆阳.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在危重症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对SBP、DBP水平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22,43(7):1790-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