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缓解普外科病人术前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庆芸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庆芸,. 中医特色护理在缓解普外科病人术前焦虑中的应用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482.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应用于术前对普外科患者产生的作用影响,主要评估对其焦虑情况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期间借用我院部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探究,其均为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于我院就诊的普外科患者,筛选的研究对象例数总计100例,其中50例实施常规术前干预模式,称之为对照组;另外50例则选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成效。结果:借助于HAMA量表评估两组各自的焦虑情绪状况,量表中涉及到多种指标,两组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等指标方面的指标评分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也可以明显看到,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进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在术前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则可以促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良好的缓解效果,可以在临床领域大力推广,从而让更多的普外科手术患者获益。
关键词: 中医护理;焦虑;普外科;应用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482
基金资助:

所有人都难以摆脱焦虑的困扰,尤其是患病者,如果他们感到焦虑,将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如果他们出现了严重的情绪焦虑,那么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感到身体僵硬、心跳加快,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普外科的医护工作者应该在手术之前尽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便于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而中医特色护理,主要是依据中医七情致病特点及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等来改善患者的情绪,从而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随着现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对患者采取手术具有不可知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康复。为了帮助普外科患者放松心情,对自身的患病情况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此次实验特采取了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模式,从该模式的实际运用效果来看,较为满意,详细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实验在开展过程中,主要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之间接收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进行研究对象的筛选,按照既定的实验要求加以选择,共计确定了100例研究人选。汇总这些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可知,其中涉及到59例男性以及41例女性患者,其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水平可达43岁。普外科手术类型具有多样性特点,此次纳入的100例研究对象中所涉及到的手术类型包括:胃大部切除术、胆囊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以及阑尾切除术,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8、27、27、10、8。所有患者的情绪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为正常水平,没有严重的心脏或脑部疾病,都是首次接受手术。将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接受常规的手术前指导服务,另一组则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服务,包括穴位按摩、耳穴埋籽以及气功三调,以达到调节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内心的目的,分别将两组的名称记作对照组、研究组。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了获得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需采用对照探究的方式为两组患者采用差异化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针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术前护理干预,包括但不限于为患者介绍如下内容:手术的时长、麻醉的方式、手术的环境、医疗团队的专业能力、手术的风险、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每个患者都将接受15min的宣教,协助患者完成术前的准备工作。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传统医学提出的“疏导、移情、暗示”等方法,可以向患者介绍中医护理的优势,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并引导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有效地消除负面情绪。具体包括:

而对于研究组而言,护理工作者则需要在其入院当日的晚上协助患者完成气功三调,包括调整身体、调整呼吸、调整情绪。另外,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三点时分,为患者提供穴位按摩和耳穴埋籽治疗。通过专业的培训,气功师会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地坐姿和半卧姿势,衣服宽松,挺胸抬头,放松腰部和腹部,收紧臀部和膝盖,用五个脚趾抓地,眼睛向下、向内看,用鼻子吸气和呼气,保持气息平稳,并冥想蓝天白云。在为患者进行按摩时主要会用到开天门,刮坎宫,运太阳,拿风池,接着以点按的手法按摩手少阴心经的各个穴位。在进行耳穴埋籽时,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例如患者有胃部疾病、胆囊疾病等问题,则需要分别找到胃、胆囊穴等进行适当的操作。

移情去病法:因患者忧虑过度,导致情志堵塞,气滞血瘀,引发病症更加严重,因此采用移情去病法,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和视线来恢复患者情绪,通过调理情绪达到纠正气体紊乱的效果,易性主要是对患者的心志进行改变,将患者原本的不良情绪予以消除。

行为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安神指导,辅助以暗示心理,通过患者的个人情况可以选取站式、卧式以及坐式,在床边坐下,将两条膝盖弯曲下垂两脚落地分开20分钟,将两只手放在床边,挺胸收腹,对身体不舒服的位置用意念进行扫边处理,而后深呼吸。音乐干预:设置音乐库,音乐库内可包含国内外古典乐曲,原始自然声音等如选择高山流水、彩云追月等进行抵抗焦虑和放松;国外的古典音乐中,如蓝色狂想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等进行抗镇痛。

语言开导:中医护理中语言作为常见措施,此时利用语言开导,使得护理人员可详细了解患者内心状况,并及时消除患者致病心因,可纠正不良情绪及情感活动。护理实施期间依据不同类型患者,合理开展不同开导方式。性情急躁需耐心开导,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苦闷、忧虑患者告知患者解忧愁可养肺,有助于气机调和,气血畅通。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向患者介绍疾病及手术情况,阐述手术成功率及良好预后,给其成功治愈疾病的信心。

顺意疗法:通过顺从患者意志并满足患者自身需求,对患者需求可认真进行分析,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避免一味纵容患者不合理需求,利用说教教育形式教会患者改正,利用顺意疗法,让患者了解致病病因,维持情志舒畅。

1.3观察指标

在术前一天晚上,安排两名受过专业培训的评估师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观测,并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的7个维度,包括焦虑情绪、紧张、害怕等,将每个维度的分值设定为0~4分之间,共计5个等级,两位评估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期间需独立完成评分工作,不可相互讨论。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焦虑越为严重。

此外,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围绕计量数据加以分析处理,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2 结果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HAMA量表评估中的相关表现,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组间对比HAMA量表评分

项目

研究组

对照组

P

焦虑心境

0.21±0.04

1.59±0.65

<0.05

紧张

0.23±0.05

0.43±0.02

<0.05

害怕

0.21±0.03

1.45±0.37

<0.05

失眠

1.02±0.67

1.21±0.73

>0.05

记忆或注意障碍

0.25±0.04

0.26±0.06

>0.05

抑郁心境

0.21±0.05

0.65±0.42

<0.05

此外,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也可以明显看到,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组间对比患者满意度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总满意度

研究组

24(48.00)

25(50.00)

1(2.00)

49(98.00)

对照组

21(42.00)

24(48.00)

5(10.00)

45(90.00)

p

-

-

-

0.001

3 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治疗方法变得越来越丰富,然而,大多数疾病的治疗依然依赖于手术。然而,由于手术过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伤,比如切除、分离病灶组织的同时,也会致使正常组织遭受一定程度的创伤,许多患者可能会产生一种无法言喻的焦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11%~80%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会出现焦虑的状态,这种状态表明他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很有可能会诱使其身体出现应激反应。焦虑可以被视为一种大众均能感知到的情感体验,无论处在哪个历史背景或社会环境中,这种情绪都随处可见。外科手术可能会成为一个令人沮丧的经历,它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焦虑、恐惧和抑郁,他们渴望尽快治愈自己的疾病,但又担心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这种“趋利避害”所带来的矛盾情绪正是造成焦虑的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日期的临近,即使患者已经掌握了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但由于未知的因素尚未被消除,如疼痛、术后功能障碍、外观变化、预后不佳等,患者仍然可能会感到焦虑。如果这种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循环系统,还会妨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术前宣教已广泛开展于各个医院,其形式包括口头宣教、发放小册子、观看录象及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等。内容包括术前准备内容,疾病的知识,麻醉方式,术后锻炼,还可以通过录象观看手术的过程。研究证明,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术前访视能有效地降低手术前患者的焦虑情绪。大多数医院在手术前会提供心理干预,但由于患者主观因素的存在,致使这种干预的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医文献中并无焦虑症病名的记载,其多居中医郁证、惊悸怔忡、百合病等范畴。焦虑症主要与外界环境刺激、七情内伤和个体素质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所致,可分为心气虚血瘀型、心气滞血瘀型和肝郁痰火型。中医学认为,焦虑是由于情志不畅所导致的,可以通过调节穴位、改变呼吸等方式来达到缓解的目的。通过运用气功,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身体活动、呼吸和意识来增强自己的健康水平,并且可以帮助人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当人们进入气功状态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和舒适,不仅身体上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而且心情也会变得极其放松。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技术,它基于四诊八纲辨证,将辨证取穴和经验穴位治疗相结合,采用按摩技术,按摩太阳、百会、印堂、风池、风府等穴位,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疲劳、恢复精力、舒缓心理压力,并且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按摩心经的各个穴位也可以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通过耳穴埋籽,则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护患之间的距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种距离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对患者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中医特色护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立足于中医七情充分发挥情志疗法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言语疏导、移情易性、暗示鼓舞等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情志护理措施,尤其是以情胜情法突显了中医特色疗法中的五行相克理论,达到减轻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的作用。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受到了诸多研究学者的一致认可,有学者指出,为了缓解普外科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应该从中医的角度出发,通过穴位按摩、调整患者的气息,能够让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得更为轻松,同时可以帮助患者提神解乏和消除疲劳。根据仪凤群的研究可知,通过耳穴贴压法可以减轻普外科患者术前的焦虑,同时还可以通过言语指导来帮助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愉悦。

此次实验期间,我们通过对照探究的形式分析了中医特色护理的应用成效,结果显示研究组在HAMA量表评估中的多项指标对比表现中占据优势地位,且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表示满意(P<0.05)。综上所述,采取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明显缓解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因此,这种方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多的推广和使用。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