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
甘颖慧1 刘俊桐1 陈洪云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甘颖慧1 刘俊桐1 陈洪云2,. 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J]. 心脑血管病研究,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352.
摘要:
目的:探析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月-2023年8月时间段内,纳入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参选对象,均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依据盲选法均等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前者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后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接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出现升高态势,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比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对照组各有2例、5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前者总发生率5.12%与后者总发生率12.82%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较佳,能有效规避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遏制炎性反应,不良发应风险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 替罗非班;冠心病介入治疗;血栓形成
DOI:10.12721/ccn.2024.157352
基金资助: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阻塞或是痉挛所引起,进一步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损伤,心功能呈进行性恶化[1]。现阶段,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手段颇多,如药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尤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多见,具有治疗效果理想、创伤小、恢复时间段短等优势。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所以,为积极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本次研究选择2022年5月-2023年8月,参选对象: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据盲选法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探析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考时间:2022年5月-2023年8月,参选对象: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盲选法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选条件:(1)首次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且手术成功;(2)临床资料完整,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条件:(1)意识不清或是精神疾病者;(2)近30d内存在活动性出血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者或是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其中行替罗非班治疗者归为观察组:男、女各为27例、12例, 年龄:42-72岁,平均(55.35±5.34)岁;合并慢性疾病类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各19例、12例、8例。行常规药物治疗者归为对照组:男、女各为25例、14例,年龄:45-80岁,平均(56.15±5.28)岁;合并慢性疾病类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各20例、13例、6例。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 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术前72h,指导患者单次口服3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替格瑞洛片,每日一次;顺利结束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指导患者长时间服用100mg/次阿司匹林+90mg/次替格瑞洛,每日两次。持续1年。

1.2.2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具体为:术中,于冠状动脉缓慢注射10ug/kg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再静脉滴注0.15ug/kg·min注射液,滴注维持36h。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组的发生情况。

记录并汇总围术期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数据,作组间比较,观察术前、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利用生活质量评估表,整体评估两组患者的体力、病情、心理功能、一般生活功能、工作状况,评分越高者,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用t检验。当p值<0.05,则表示对比研究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接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出现升高态势,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比观察组高(P<0.05),详见下表1。

截图1742362948.png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观察组、对照组各有2例、5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前者总发生率5.12%与后者总发生率12.82%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截图1742362966.png


2.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详见下表3。

截图1742362992.png

3讨论

冠心病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会损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而产生纤维增生及炎症反应。当下临床冠心病介入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得到快速的恢复,保障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但冠心病介入治疗涉及侵入性操作,会撕裂冠状动脉内膜,暴露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进一步引起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造成血管出现无复流或慢流现象,诱发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是引起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及死亡等不良心脏事件的重要原因。既往临床普遍选用双抗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但因药效需经代谢方可起作用,很大程度上难以保证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阿司匹林可抑制乙酰化环氧化酶-1的酶活性,阻隔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替格瑞洛是一种环戊三唑嘧啶(COTO)类化合物。替格瑞洛及其主要代谢产物能可逆性地与血小板P2Y12ADP受体互相作用,阻断信号传导和血小板活化;替罗非班可阻断血小板激活及聚集的最后通路[2-3]。本次研究发现,术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接近,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出现升高态势,对照组TNF-α、Hs-CRP、IL-6水平均比观察组高(P<0.05);究其原因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侵入性操作会损伤血管,引起血管内皮剥落,加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素表达,激活TNF-α和IL-6,从而增高Hs-CRO水平,进而引起患者炎症反应;而炎症因子会激活血小板,借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引起血栓形成,替罗非班联合阿司匹林、氯呲格雷能对血管内皮功能发挥保护作用,遏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且药物安全指数高,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对照组各有2例、5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前者总发生率5.12%与后者总发生率12.82%未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P<0.05)。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遏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银川,王丰云,王同等.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09):1070-1072+1079.

[2]范超雷.替罗非班联合综合用药方案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疗效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3,31(02):79-82.

[3]黄丹,李建华,甘桃梅.替罗非班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天津药学,2023,35(05):30-3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