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慢性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我国整体发病率约为11.6%,且近年来受肥胖、暴饮暴食、营养过剩等因素影响,该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1]。而高血压也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与糖尿病常见人群重合度较高,故而临床多见二者合并发病[2]。研究表明,糖尿病、高血压联合发病,会对患者肾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极大影响肾脏肌酐、尿素氮的排泄,增加血压、血糖控制难度,持续加重病情,故而需有效诊治[3]。
药物治疗是常用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方法,但受病情、患者个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单一用药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多推荐联合用药[4]。厄贝沙坦、氨氯地平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常见药物,本文即选择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该类患者治疗提供参考,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者医院心内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45例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
对照组22例,男:女(例)=9:13(例);年龄均值(67.42±3.88)岁,最高75岁,最低60岁;病程(5.28±1.02)年,最长8年,最短1年。
观察组23例,男:女(例)=9:14(例);年龄均值(67.45±3.84)岁,最高75岁,最低60岁;病程(5.25±1.05)年,最长9年,最短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确诊老年糖尿病[5]。合并高血压[6]。临床资料完整。对研究使用的药物无过敏反应。患者及家属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沟通和认知正常。用药依从性良好。
1.2.2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异常者。自行更改用药方案者。精神异常,无法依从医嘱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慢性炎症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药物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提供,国药准字J20130049。初始每日1次,每次150 mg,后续可依照患者病情变化增加剂量,最多可增加至300 mg/次。持续用药70 d。
1.3.2观察组
本组则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厄贝沙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氨氯地平则由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提供,国药准字H20113236,初始每日1次,每次5 mg,后续可依照患者病情变化增加剂量,最多可增加至10 mg/次。持续用药70 d。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咳嗽三类。
1.4.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水平
血糖含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两项指标,血压含舒张压、收缩压两项指标。
血糖检测:于清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血,经肘部静脉获取血液样本5 mL,常温下离心处理,离心速率3000 r/min,离心时长10 min,取上层血清,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获取血糖指标数据。
以血压仪测量血压水平。
1.4.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含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项指标。样本获取同血糖检测,同样离心方式获取血清后,以酶偶联比色法测量血脂水平。
1.4.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含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两项指标。样本获取同血糖检测,同样离心方式获取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炎性因子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头晕1例,头痛1例;总发生率=(1+1)/22*100.00%=9.09%。
观察组中,发生:头晕1例,头痛1例,咳嗽1例;总发生率=(1+1+1)/23*100.00%=13.04%。
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比较(X2=0.1779,P=0.6732;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1。
2.3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详情见表2。
2.4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对照组中,治疗前:CRP水平为(12.44±2.38)mg/L,TNF-α水平为(1.72±0.15)µg/L;治疗后:CRP水平为(8.22±1.32)mg/L,TNF-α水平为(1.33±0.12)µg/L。
观察组中,治疗前:CRP水平为(12.46±2.35)mg/L,TNF-α水平为(1.74±0.12)µg/L;治疗后:CRP水平为(5.28±1.23)mg/L,TNF-α水平为(1.02±0.08)µg/L。
两组治疗前CRP、TNF-α水平比较(T=0.0284,P=0.9775;T=0.4950,P=0.6231;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T=7.7338,P=0.0000;T=10.2392,P=0.0000;P<0.05)。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两种同源性的疾病。目前,临床已经证实,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若未能及时治疗,有效控制血压、血糖,会加快动脉硬化进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威胁生命安全[7]。
目前,临床多通过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均为常用药物。但研究表明,糖尿病与高血压可相互影响,单一用药下,若控制血糖未能有效控制血压,不仅会造成患者肾小球血管的粥样硬化,还会促进糖尿病进展[8];若控制血压未能有效控制血糖,不仅会损伤重要器官的功能,如脑部、眼周、肾脏等器官,还会增加其余慢性并发症发生几率[9]。因此,临床多建议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血糖、血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便证实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与临床研究[10]结果大致相同。分析原因:厄贝沙坦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降压、利尿、扩张血管等功效,而氨氯地平属于钙拮抗剂,可有效控制细胞内Ca2+浓度,获得肯定的降压效果,从而与厄贝沙坦实现协同增效,对容量机制、血管阻力发挥双重作用[11],提高血压、血糖控制效果。
而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则进一步突显了厄贝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用药的优势。血脂、炎性因子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也与高血压病情密切相关[12]。联合用药可有效舒张患者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并增加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炎症、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意外风险,改善预后。此外,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可见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联用氨氯地平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氨氯地平可提升疗效,更好改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并减轻机体炎症,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晋平.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9):58-59.
[2]黄昭龙.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1):81-83.
[3]毕兢.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疗效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4):21-22.
[4]王月凤,王云.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23-124.
[5]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卫生分会. 基层2型糖尿病筛查专家共识[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17(8):675-678.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1):1-44.
[7]李静,林森.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23,29(8):117-119.
[8]吴康智,何婧,裴景飞.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1):104-105.
[9]李梅,纪敏.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5):54-55.
[10]陈颖.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19-20.
[11]林辉.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2):135-136.
[12]李瑞,余本富,刘永菊,等.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和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7):3396-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