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步式叙事疗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王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娟,. 5步式叙事疗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 老龄研究进展,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154.
摘要: 研究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5步式叙事疗法的实践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类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5步式叙事疗法,分析并对比两组最终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焦虑情绪以及心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发生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开展5步式叙事疗法,可使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增强患者的认知度与配合度,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5步式叙事疗法;实践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154
基金资助: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其主要特征为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部位。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这类患者,护理需求包括密切监测病情、合理的饮食管理、适当的运动指导、心理支持以及药物治疗的监督等方面[1-2]。为此,我院对其患者开展了5步式叙事疗法,并将其获得的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进行了对比,具体对比详情见下文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选入分组研究范畴,借由随机数字表法把这些患者划分为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在对照组里,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的年龄处于60岁至85岁之间,其年龄的平均值是(72.50±2.50)岁;而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为86岁,平均年龄为(73.00±2.60)岁。经过对比后发现,两组的资料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差别(P>0.05),具备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患者;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 - Ⅳ级;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护理和研究相关操作及评估;患者或其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者;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发病时间在1个月内的患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可能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干扰的患者;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或护理措施过敏或不耐受。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保证营养均衡;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安排适当的活动与休息;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开展5步式叙事疗法:1)问题外化: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引导患者讲述自己的疾病经历和内心感受,帮助患者将自己与疾病分开,将问题视为外在的、可解决的对象,而不是患者本身的一部分。例如,使用“心力衰竭这个问题给您带来了哪些困扰”这样的表述,而不是“您的心力衰竭让您感觉如何”,以减轻患者的自我责备和负担。2)解构:与患者一起探讨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帮助患者认识到疾病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例如,询问患者“心力衰竭对您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您是如何应对这些影响的?”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患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疾病和生活。3)改写:在了解患者的疾病和感受后,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寻找积极的方面和潜在的资源,帮助患者重新构建一个更积极、更有力量的疾病叙事。比如,鼓励患者分享自己在面对疾病时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和取得的小成就,如“尽管您患有心力衰竭,但您仍然坚持按时服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从而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应对疾病的能力。引导患者回忆过去成功应对困难的经历,并将其应用到当前的疾病管理中,例如:“您以前在面对其他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找到解决办法,相信您在应对心力衰竭时也可以做到。”帮助患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以及这些优点和特长如何在疾病管理中发挥作用,比如:“您很善于与人沟通,这在您与医生、护士和家人的交流中非常有帮助,有助于您更好地管理疾病。”4)见证:邀请患者的家属、朋友参与分享会,让患者在他们面前讲述自己的疾病故事和积极变化。家属和朋友的倾听与肯定,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增强其自信心。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鼓励他们互相分享经验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从同伴的经历中获得启发和鼓励,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为患者制作一个见证视频,记录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积极变化。视频可以包括患者的自述、医护人员的评价、家属的祝福等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播放给患者观看,让他们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设立一个“进步墙”,将患者的照片和他们的进步事迹张贴在上面。这不仅可以让患者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展示,也可以激励其他患者积极面对疾病。5)治疗文件:为每位患者创建详细的治疗文件,其中涵盖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叙事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记录患者在叙事疗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转折点,包括患者的情绪变化、认知转变以及行为改变等方面的内容。在治疗文件中加入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例如他们对疾病的新认识、对生活的重新理解以及在叙事过程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附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评估数据,如心理评估量表的结果、生活质量评估的得分等,以客观地反映治疗的效果。定期更新治疗文件,记录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以及叙事疗法对患者的持续影响。治疗文件中还可以包括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观察和分析,以及针对患者情况提出的个性化建议和下一步的治疗计划[3]

1.4观察指标

1)评分指标:采用院内自制的调查问卷评分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护理服务质量、患者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每一项指标的满分值为10分,得分越高则证实指标改善越好。2)焦虑程度:通过汉密顿(HAMA)量表进行评价,最高分值100分,取得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焦虑越轻。3)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记录对比。4)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最高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此次文章中的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处理。计量指标用(±s)来表示,并采取t检验;计数指标用n(%)表示,并且实施x²检验。最终两组结果对比后显示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评分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前的指标结果对比后显示无差异(P>0.05);但同对照组护理后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均已得到显著提升(P<0.05),详见表1。 

截图1742365879.png

2.2两组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护理前,组间各指标结果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同对照组护理后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最终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P<0.05),见下表2。

截图1742365917.png

2.3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同对照组相比占据显著优势,(P<0.05),见下表3。

截图1742365953.png

3讨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年龄增长导致的心脏功能衰退。其危害性不容忽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护理管理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4-5]。而常规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它可能缺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未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其次,护理方法较为单一,可能无法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再者,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不足,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此外,常规护理在健康教育方面可能不够全面,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6-7]。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我院对其患者开展了5步式叙事疗法,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5步式叙事疗法着重强调个体的故事与经历对于其身心健康所具有的关键意义。该疗法认为,每个人均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借由引导患者叙述自身的故事,助力他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再度审视与深入理解。此疗法尤为注重对患者感受的倾听、理解以及尊重,旨在协助患者探寻到自身所具备的积极力量与资源,进而强化他们应对疾病的信心与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特别是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这种疗法具有显著的适用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5步式叙事疗法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表达内心感受、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8-9]

综上所述,5步式叙事疗法有助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释放情绪压力。通过引导患者讲述故事,帮助他们重新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应对疾病的信心。该疗法还能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提高治疗依从性。此外,它注重个体差异,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干预,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倩,刘峻兰.个性化叙事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1):228-230. 

[2]朱晓灵.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11):169-170.

[3]俞剑东,郁艳梅,张佳.协同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 32(9):1295-1299.

[4]孙磊.基于心脏康复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效果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21):3311-3313.

[5]俞剑东,郁艳梅,陈丽华,等.多学科协作动态容量管理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23, 22(3):15-20.

[6]王涛.舒适性护理方法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1):197.

[7]杨淼,史小颖.结构式心理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贵州医药, 2023,47(3):500-501.

[8]孙姝怡,孙国珍,高敏,等.自我效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调节疲劳与运动依从性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3, 30(22):63-67.

[9]朱晓丹,喻晓雨,张贝贝,等.自我决定理论模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 20(22):171-17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