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是引导数学教学回归本质的一种重要举措,它为我们国家的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们善于挖掘和适应教学改革,并不断地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道路。当前,教师应立足于“双减”政策,深入分析当前的数学教学发展态势,从现实案例中发掘问题,把握好学生课业负担,寻找合适的应对措施,把“减负增效”理念落实到校园。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价值
(一)有利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即使在当今社会,在“唯分数”“唯升学”等观念的冲击下,老师们仍然以“灌输式”“说教式”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教育。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对“题海战术”的重视程度很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写作练习,从而造成了沉重的家庭负担,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老师的安排,而使他们的个人思想很难发展起来。“双减”的实施,使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地改善,老师们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家庭作业的改革,注重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重视,同时也加大了家庭作业的趣味性。在降低了作业的量的情况下,还使同学们对作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使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从而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学业负担,为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了师范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作为一个主体,在整个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思想会对整体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作业等方面采取比较呆板的方法,那么,学生得到的资料就会变得呆板,不能主动地与老师合作,这对教学的效果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老师们将认识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意义,并且乐意根据他们的具体状况来选用适当的教育方式,给他们安排一些有意思的课外作业,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促使老师转变教育观念,使数学课程的变革得以顺利进行。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保证师生和谐相处
在“双减”精神指导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传统的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主要表现为老师在课堂上起着主体作用,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气氛中,师生们将会处在一个不对等的地位,他们很少有交流,很难拉近彼此的关系,所以,他们的课堂气氛是比较僵硬的,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数学教育很难向前发展。而在“双减”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形势,老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找到一种全新的、更加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观念,用一种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转变他们对老师的不同观点。
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界更是倡导把老师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初中数学老师就可以将这种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案,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独立的学习活动,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在这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气氛下,师生间的交流增多,师生间的关系也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他们也能在自主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营造恰当的情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双减”的背景下,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新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革新,从而使课堂气氛发生变化,促进教育的发展。因为数学的特点,通常老师都是首先给学生们解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再把这些内容与练习相联系,来巩固他们的知识。同时,老师也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练习,以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但这种方式比较单一,要求老师进行创新性地探索。数学离我们的生活是非常紧密的,老师们可以将它们与数学相关的内容相融合来创新一些情景,这样就能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入到课堂之中,从而确保了教学的有效进行。
应用题是一种很普遍的数学问题,单调的语言表达无法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老师们可以通过情景的设置来展示各种各样的问题,将生活的元素结合起来,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进行问题的分析。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课程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练习题,从而阻碍了对知识运用的培养。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来设置情景,使他们能够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对情景中出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地运用。在运用情景创设的方式进行教学时,老师能够真正感受到其效果,既能改善课堂气氛,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他们在无意识、无压力的情况下,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来。
(三)为减轻学生课外学习的心理负担,对家庭作业进行了优化
在“双减”背景下,在实施数学教育改革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老师过于重视写作业,造成了学生对写作业的抗拒,使其难以充分地体现其教育价值。随着“双减”的实施,老师们对自己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了重新地思考,并且根据新的教学观念进行了设计,进行了作业布置的创新。现行的家庭作业有很多种形式,但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进行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分层作业和合作作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作业形式,适合初中生的发展需求。
在进行分层作业的时候,老师要站在创新性的观点上,要事先知道他们的真实的学习状况,知道他们的各种能力,以此作为一个衡量等级的依据,以便在以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安排作业。在对学生实施分层的同时,老师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将作业的难度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基本作业和拓展作业,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之内,顺利地完成任务,提高每个人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措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造成的影响,要从这一方针的含义出发,寻找新的教育发展路径,并在实践中寻找新的方法,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在此期间,教师既要深化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又要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进而有目标地总结出创新的教育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等贵.“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J].智力,2022(32):100.
[2]吴莉莉.“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2(28):121.
[3]刘煜林.“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甘肃教育,2022(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