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语言障碍,运动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等,这将会直接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造成影响[1]。脑卒中患者中的焦虑抑郁情况较高,发生率超过了50%,因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2]。本次研究主要以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为32~73岁,平均年龄为(62.34±9.14)岁;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33~73岁,平均年龄为(63.21±9.4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将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且根据治疗方案安排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当发现异常状况的时候则告知主治医生,给予患者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保持病房干净整洁。观察组则给予心理护理,首先成立心理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脑卒中的相关知识强化培训,护理前对患者的年龄,家庭状况以及病情急性了解,建立个人档案,根据档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变化对方案进行调整。医护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当患者需要诉说时则耐心倾听,并且给予患者语言安慰,为患者讲述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此外,还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需求,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以及治疗的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降低恐慌,针对患者的兴趣偏好展开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真正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与认识,减少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来进行观察,患者分数越高则表示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对两组进行差异性研究,即比较组间均数、率等的差异,可用的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当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很容易便会出现焦虑以及抑郁等情绪,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了解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真正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水平[3]。在临床治疗中,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心情,将会直接对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神经功能造成损伤,这不仅不利于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而且通过心理干预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观念发生改变,护理更加全面具体,心理护理,主要是通过倾听,帮助患者进行开导,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自信心,给予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在开展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交流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真正达到降低家庭压力的目的,通过家属增加对患者的了解程度,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鼓励并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通过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最终真正达到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的目的[4]。
经过研究后发现,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这一结果与吕江月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的数据一致[5]。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菁,李春文.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1,32(28):6053-6054.
[2]梁水英,吴智芬.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6):1912-1914.
[3]黄勤兰,徐祝丽,罗洁夏,等.心理护理对脑卒中焦虑抑郁患者针对性干预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9,19(10):1785-1786.
[4]李春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6):7183-7184.
[5]吕江月.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8,27(0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