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对上海都市体育文化呈现的报道分析
李庆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庆,. 《新民晚报》对上海都市体育文化呈现的报道分析[J]. 中国体育科学,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8032.
摘要: 当今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都无法脱离大众媒介的建构和传播,特别是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都市文化。都市文化和大众传播媒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既有利于大众传播媒介自身的定位和发展,也有利于都市文化的建设。本研究通过选取上海《新民晚报》2013年的文献分析对象作,采取定量研究方法,重点分析报道主题与报道时间、版面、体裁、报道者性别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厘清《新民晚报》是怎样建构上海体育文化。考察大众媒体如何报道体育新闻并建构都市体育文化。
关键词: 都市体育文化;新民晚报;媒介传播
DOI:10.12721/ccn.2025.158032
基金资助:

体育文化会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人文条件、经济优势等因素发展成当地独特的都市体育文化。都市体育文化以人为本,从生命健康的视角出发,如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对体育精神的持续弘扬的价值取向。

上海都市体育文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民间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纳了以欧美国家为代表流行、新潮的外来现代体育文化,通过外来体育文化与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和东方体育文化相碰撞和融合形成开放、多元、自信、包容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是为上海这座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对于社会世界和上海市民而言,上海都市体育文化既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又是一种主观的认识,上海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决策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因而上海都市体育文化的传播也会影响到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1929年上海《新民晚报》创刊至今,从《新民报》到上海《新民报》晚刊再到现在的《新民晚报》,这份报纸走过8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报纸中创刊时间最早、出版时间最长的晚报,有着深厚的办报历史底蕴,如今晚报已经发展成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晚报《新民晚报》的办报思想和风格深深根植于那只“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小燕子,这张“以小见大”的报纸,体现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亲民风范。新民晚报是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一起度过的,可以说,新民晚报印刻着深深的上海烙印,而提到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也一定离不开新民晚报。2012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上海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的意见》指出:“力争到2015年,把上海基本建设成为全民健身体质增强、竞技体育成绩突出、体育产业发展迅速、重大赛事效益显著、体育文化氛围浓郁的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强市。”体育不仅已经成为推动上海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体育文化正逐渐反映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现象和问题。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定量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基本方法分析2013年《新民晚报》相关的体育报道。内容分析法虽可以相对系统性、结构性的呈现报道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但无法解释存在于文本之外更为深层次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多重因素,因此本章将以文本分析法为辅助具体分析报道内容,从而更好的阐释《新民晚报》如何构建了北京的都市体育文化。

1.1样本选取及类目建构

本文通过对《新民晚报》关于发生在上海举办的体育赛事、颁布的体育政策以及组织的体育活动等进行文献梳理,之后通过文献阅读剔除对本文主题无关的报道,包括体育广告类和体育科技类的文献,通过EXCEL统计的报道文本共计766条。对文本类目进行以下构建:

1.报道时间:2013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2.报道版面:分为头版、要闻版、社会新闻版、科教文卫版、文娱版、体育版、经济版以及副刊。

3. 报道体裁:分为消息、评论、通讯、特写以及专访。

4.报道主题:分为社会体育、民俗传统体育、竞技体育以及校园体育。

5. 是否配图:包括是与否。

6.是否报道明星:包括是与否。

7.被报道者性别:包括男、女、男女均涉及和未提及性别。

1.2信度检验

本研究严格按照内容分析的操作与指标进行编码,选取两名研究生在相关学术背景的老师下进行培训进行编码,进一步确定文本内容的可靠性与可信度,最后对形成的数据进行全样本分析并形成最终结论。在编码开始前对信度进行了测试。基于本研究的样本数为766个,编码员的同意度检测选取了120份样本,一致的数量为106,得到编码的信度为0.883。

2《新民晚报》相关体育报道的内容分析

本文将根据编码后得到的《新民晚报》对上海体育新闻的报道相关数据,结合总体样本描述与样本各类目的交叉分析,对《新民晚报》对上海体育新闻报道的框架进行分析,讨论《新民晚报》如何呈现了北京的都市体育文化。

2.1样本总体描述

根据对《新民晚报》2013年报纸中的北京体育新闻报道的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样本为766个,其中缺失样本量为0,有效样本量766。

2.2报道数量分析

在《新民晚报》2013年报道的766篇体育新闻报道中,其中12月份的报道数量最大为93篇,占全年的11.4%,11月报道量次之,10月、8月报道量位列第三、四,报道量分别为82、79篇,这四个月的报道数量占全年的43.5%,全年中2月的报道量最少为29篇,其余月份报道数量相对平均。

2.3报道版面分析

伴随着上海的快速发展,《新民晚报》也在发展中与时俱进,在2004年推出以改版、改制以及改人为重点的“三改联动方案”。目前,《新民晚报》平均日出4开32版,其新闻版面主要有要闻、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法治新闻、中国新闻、文娱新闻、科教文卫新闻、体育新闻等25个新闻版。每天定期编辑出版两到三个副刊,如夜光杯、新民楼市、新民环球、运动汇等,以多元化的内容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强调报道与市民的贴近性。在体育新闻报道方面,从图4-1可知,《新民晚报》大部分体育新闻报道内容都设置在体育新闻的版面上,但是报刊并没有因此将体育新闻报道限定在所设置的版面框架之中,其体育新闻报道还 分设在要闻版、科教文卫版、社会新闻版、副刊等,如大陆与台湾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沪台共同承办龙舟文化交流活动”(2013年6月11日第A02要闻版)、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77支龙舟队竞渡华亭湖”(2013年6月10日第01一版要闻版)、校园体育活动“球星教中学生打篮球”(2013年12月21日地05科教卫新闻版)等,虽然这些体育新闻报道与体育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内容相比较,其报道的篇幅较小,但是新闻可以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关注体育活动和体育消息,提高民众对体育的关心以及亲力亲为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上海体育和上海体育文化成为读者生活中的一部分,进而提升体育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不同版面报道的体育新闻又与上海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分布在各个版面的体育新闻报道也正反映出体育文化渐渐融入当代上海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另外,《新民晚报》在2013年4月创办的副刊《运动汇》创刊,副刊力求抓住贴近性,将报道集中于上海赛事、球队和运动员,力求贴近受众生活和比赛现场。从经统计,《运动汇》在2013年全年报道篇幅上站总体育新闻报道篇幅的10.84%,其报道的篇数占比也是较多的。           

2.4报道新闻体裁的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的冲击下改变了大众媒介的生态格局,信息的传播也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快餐新闻成为当下充斥在民众生活周围,最多的新闻之一。作为传统媒体来讲,其竞争力每况愈下,已满足不了读者快速获取新闻事件最新消息的需求,《新民晚报》也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在进入信息解读时代的今天,“信息是银,解读是金”已成为一个通行的原则,一份报纸,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就等于没有了思想和生命,也就会失去了读者。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新民晚报》着重在体育赛事中“提观点”,在体育事件中“讲故事”。《新民晚报》在报道体裁方面,以消息、通讯为主为主,分别为47.39%(N=363)37.21%(N=285),消息主要以体育赛事、体育活动消息为主;通讯则主要以人物通讯、事件通讯为主。无论是体育消息和体育通讯,《新民晚报》记者喜欢“提观点”,在叙述新闻时会添加自身的观点和对信息的解读。如体育记者李元春对上海鲨鱼男篮的代理教练王勇进行的人物通讯报道《“被选择”不停追梦脚步》(2013年12月9日第B11运动汇),从王勇执教上海男篮的青涩到现在的从容淡定,记者将人物性格刻画地丰富而饱满。同时并不拘泥于对人物故事的讲述,而将自己作为一个局外人对王勇进行了评价和解读,成为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另外,新民晚报的体育记者着重“讲故事”,体育新闻报道的通讯和特写占《新民晚报》整个体育报道体裁的45.3%(N=345),说明新民晚报体育部力求将上海体育故事讲好,让故事本身有趣味有意思,从而让读者愿意“听”。“讲故事、提观点”成为报纸体裁选择上主要的核心思想,这也是《新民晚报》力求本土化,贴近民众的要求。

2.5报道新闻题材的分析

本文将体育新闻体裁以体育的类型分为,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校园体育和民俗体育四种体育形态。竞技体育的报道量占总样本报道量的比重达47.65%(N=365),而社会体育占总样本比重40.34%(N=309,校园体育占总样本的10.57%(N=85)。如今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是各媒体体育新闻竞争的热点、焦点甚至是唯一的“卖点”。但从《新民晚报》的统计来看,虽然竞技体育也是该报报道体育新闻的“重头戏”,但是晚报并没有忽视社会体育这一领域,社会体育的报道占40.34%(N=309)篇,只比竞技体育的篇幅少56篇,侧面反映出新民晚报体育部重视对上海社区、社团、公司等民间体育活动的报道,使体育新闻报道更加贴近本地市民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和市民体育文化,从而展现上海体育各个层面的体育动态,这也是《新民晚报》在体育新闻报道上的特殊性和优势所在。  

2.6报道新闻图片的分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曾说:“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图像直接用于人的视觉,消除了文字那种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

当下人们不太愿意进行阅读和思辨,读者逐渐形成重图片、轻文字的阅读习惯。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跟着图片“跑”的编辑风格成为当下媒体所采纳的办法。《新民晚报》体育新闻版面正式沿着“以图带版面,以版面带新闻”的新潮流,力求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新民晚报》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配图占总样本量的63.05%(N=483),这也印证了《新民晚报》在报纸编辑风格上的特征,通过图片在版面上对读者形成视觉冲击,并引导读者阅读。上海市元旦市民健步跑“城市动起来,上海美起来”(2013年1月1日第A14体育新闻版),以彩图使读者能清晰地看到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喜悦之情,让图片更加生动多彩。

2.7报道体育明星的分析

《新民晚报》对上海体育明星的报道主要集中在明星参与体育赛事活动、参与上海文化建设,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在与市民的交流中传递上海体育精神。《新民晚报》对体育明星的新闻报道站报道总样本量的9.66%(N=74),且关注较多的使姚明、刘翔和范志毅等男明星较多(N=53),女明星的报道量相对较少(N=12)。姚明作为上海体育明星的代表,他即承担了建设上海体育文化的重任,同时成为宣传上海体育文化的一张名片,因此晚报对姚明的曝光度也有所偏倚。如,姚明参加2013年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全明星周末,《新民晚报》对姚明在美国的行程进行了详细地跟踪报道“现身动物园 拍公益广告 亮相全明星 做扣篮评委”(2013年2月16日第A08体育新闻版),足以看出姚明以逐渐成为上海体育明星的标志符号,他能够代表上海体育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3总结

综上,《新民晚报》体育新闻报道以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并重的双轨报道模式,充分发挥《新民晚报》的媒介影响力,注重体育新闻在各个版面都有所涉及和覆盖,增设《运动汇》副刊给上海市民带来身边的体育新闻,使体育改变上海市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注重体育新闻内容本土化,以求贴近民众生活;以鲜明的报道风格、“以图代文”的编辑理念,将上海这座都市的社会体育、竞技体育、校园体育、民俗体育等体育的各个层面展示的淋淋尽致,使上海体育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蕾.构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媒介行动:本埠主流媒体对上海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站的报道评述[J].体育科研,2016(5):30.

[2] 陈宝平.新民春秋——新民报·新民晚报80年[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9.

[3] 朱国顺.让“新民”成为上海文化的鲜明烙印[J].新闻战线,2017(16):22-24.

[4] 李澹,殷勤.《新民晚报》副刊《运动汇》报道研究[J].2015(6):101-102.

[5] 蒋家风.新民晚报体育新闻报道思路探析[J].新闻呢记者,2011(29):83-58.

[6] 邹英,李芳.“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问题和反思[J].新闻战线,2007(12):60-62.

[7] 蒋家风.图片领着版面走-新民晚报体育新闻版编辑刍议[J].新闻记者,2007(2):33-35.

作者简介:李庆(1964),男,汉,四川南充人,职称:新闻编辑(中级),学历:本科,单位:南充市广播电视台政务中心,637000,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