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实际生活场景
吴黎红1 牟艳霞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黎红1 牟艳霞2,.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结合实际生活场景[J]. 现代物理学报,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摘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设计和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生动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生活场景;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DOI:10.12721/ccn.2025.157017
基金资助: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常常感到物理知识抽象难懂,缺乏实际应用的感知,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现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生活场景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1.1 力学概念的生活实例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力学概念是基础且重要的部分,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可以引用牛顿的三大定律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可以用来解释为何车辆突然停止时,乘客会向前倾。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扣篮起跳时,他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和方向)是由于受到了地面反作用力的作用,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而牛顿第三定律,如当我们滑雪时,向后推雪杖会感到一个向前的力,使我们向前滑出,这生动地展示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对等性。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力学概念,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电磁学概念的生活化解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电磁学概念往往因为其抽象性而给学生带来理解难题。然而,通过生活化解读,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引用日常家电中的电磁原理,如微波炉利用了微波的电磁振荡来加热食物,其工作频率约为2.45 GHz,这正是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再比如,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与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相吻合,这为我们解释了洗衣机、电风扇等设备如何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无线充电技术,它基于电磁感应,与19世纪科学家特斯拉的无线能量传输设想不谋而合。当一个带电设备放在充电板上时,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可以使得两个设备之间产生互感电流,从而实现无接触的电能传输。这样的案例分析不仅使电磁学概念变得生动,也激发了学生对科技进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常见的材料如线圈、磁铁和电池,自制简单的电磁设备模型,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电磁现象。例如,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动小车,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观察小车速度的变化,从而理解安培力与电流的关系。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将复杂的电磁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光学与声学的日常生活体现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光学与声学的概念往往与日常生活场景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光学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可以解释我们为何能在镜子中看到影像,或者为何鱼在水底看起来位置会变高。这种现象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进一步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同时,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形成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的生动展示,有助于学生掌握颜色的本质。沙漠、海洋等地方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生动实例。

至于声学,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无处不在。通过分析为何在长廊或桥下说话会有回声,可以引入声音的反射和波的干涉概念,通过观察火车靠近和远离过程中鸣笛声的变化情况,理解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此外,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的差异。学生甚至可以自制简单的乐器,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音高和音色的因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二、设计高中物理生活场景实验教学

2.1 创新实验设计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创新实验设计原则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关键所在。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需要拥有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的能力。在设计与生活场景相关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日常物品,例如,通过使用橡皮筋和小车来模拟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地铁柱子上用细绳栓一根笔,通过测量细绳的倾斜角度推算地铁运行的加速度,装满水的水缸里在底部用细绳栓住乒乓球,使水面没过乒乓球,拉动水缸观察乒乓球的运动状态理解惯性概念。这样的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玩耍过程中,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与运动关系的内涵。通过此外,现代科技工具如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也能为实验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维度。例如,利用虚拟实验室来模拟光的折射现象或声音的传播过程,学生可以在互动体验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物理规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些创新实验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降低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高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利用日常物品进行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将生活场景与实验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教学法。利用日常物品进行实验,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易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解力学中的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常见的木块和测力计,通过测量不同接触面上拉动木块所需的力,直观地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正压力的关系。在电磁学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回形针和塑料吸管来模拟静电吸引现象,展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回形针的电量,观察吸管被吸引的距离变化,从而理解电荷量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这种利用生活物品的实验,不仅降低了实验的复杂性和成本,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发现和思考物理现象,提升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利用科技工具模拟生活场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科技工具模拟生活场景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抽象的物理概念。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软件,模拟力学中的“滑动摩擦力”场景,让学生调整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粗糙度等因素,观察它们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这种方式不仅直观,还能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反复操作,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此外,对于电磁学中的“电磁感应”概念,可以使用电路模拟软件,设计一个类似法拉第实验的模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改变磁场如何产生电流。学生可以调整磁场变化的频率、强度,观察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电磁感应定律。

科技工具的运用也能在光学和声学的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利用光学仿真软件,可以模拟光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就像在真实生活中观察到的那样。学生可以调整光源的角度、介质的折射率,观察光路的变化,使光学原理不再抽象。

三、结论

通过将高中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场景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应积极设计和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场景,采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生动化。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世兵.简析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导学,2017,(02):11.

[2]钱云.从实际生活入手优化高中物理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24):7.

[3]丁小波.将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有效途径[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2):46.

[4]刘旭.高中物理力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J].考试(教研版),2012,(06):4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