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下机器人课程的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
郭龙川 陈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龙川 陈升,. 基于水下机器人课程的上位机软件系统设计[J]. 软件工程研究,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4.
摘要: 水下机器人的上位机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以说是整个机器人的控制核心,基本所有最后的人机交互的实现都依赖于我们的上位机,所以本文基于水下机器人上位机的要求,设计界面清晰,控制简单而且交互稳定的软件教学平台。本次课题拟用QT来设计我们的上位机系统,因为QT具有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强大的库函数,是一款十分成熟的开发软件。我们还需要设计我们的下位机,整个下位机控制使用树莓派完成。
关键词: 上位机界面设计;智能机器人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7034
基金资助: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807010)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8F030007)资助

1 前言

水下机器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载人式机器人,还有一种无人遥控式机器人,无人的水下机器人也可称为无人遥控潜水器,是用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载人式面临着成本和安全风险问题,因此无人式的潜水器无疑有着更好的发展。无人遥控潜水器又可以分为:有缆遥控(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ROV)和无缆遥控(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AUV)两种类型。两种机器人在各个国家都同时在被开发着,各有所长,各有所短。ROV:实时性高,在水面操作人员可以实时通过电缆观察到水下环境并遥控操作,对机器智能要求不高,缺点也很明显,活动范围受到约束。AUV相比之下则是没有了电缆约束,活动范围大,不受母船制约。美中不足的是对机器智能要求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只用于简单的水下探测作业。本文采用ROV控制的水下机器人,同时决定采用树莓派和QT分别作为下位机和上位机来实现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树莓派作为水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接受和发送,接受各个传感器的数据。[1]QT上位机则接受树莓派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并展示出来[2-5]。 

2、QT搭建上位机实验系统案例

在本文的教学UI设计中,根据我们的设计需求,我们设计的显示功能需要展示温湿度,超声波,红外线,摄像头和ROV动力系统的展示,在最开始的设想中我们还会添加转向动力控制系统,既可以控制ROV的3个水下自由度的转向,不过最终由于设计的困难过大,所以进行了取舍,不过我们的ROV的整体展示水平还是非常高的。程序设定的界面控制系统图在经过了几个版本的修改之后,最终呈现[6-8]

图片1.png

图1 QT上位机界面的设计图

如图1,这是程序设定的界面控制系统图,根据本次课题的功能需求,上位机需要实现功能是连接到下位机,即树莓派进行数据的发送以及一些必要指令的下发,由功能决定本次课题的架构设计。首先是连接设计,需要知道IP,端口以及一个连接按钮。本文分别使用了两个标签和两个对话框以及一个按钮。当我们将我们的界面设计完成以后,剩下的就是我们的程序实现了。依旧是我们的思路剖析。

(1)客户端的实现。

 上位机本质是作为客户端,树莓派作为服务器,服务分发数据,客户端接受数据,那么实现方式首先是在知道IP和端口地址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套接字创建客户端,首先实现两个的互相联通。

然后在界面之中就是当输入IP地址和端口号以后,按下连接按键,连接按键标签显示变成断开,之后灯会变亮,提示我们已经连接成功。当在按下断开,断开标签变成连接,之后灯又变暗,提示我们断开。

(2)数字数据的收发

树莓派在TCP连接下,会向客户端不断发送它从芯片中接收到的数据,在实现连接以后最开始要做的就是要去解析数据,将数据分成温湿度,红外线和超声波,并在相应对话框中显示出来,本次课题暂时没有设置清除,也就是断开以后的数据是会被保留下来显示的,在下次连接的时候才会进行刷新。

(3)图像数据的接发

图像数据是单独采用UDP进行数据的接收的,因此需要重新编写UDP客户端,本次课题采用线程的方式开启客户端,保证各个数据之间不会受到影响,然后将从服务器上所接受到的数据进行一个解析,即完成了图像显示。在完成这些工作以后,程序框架思路基本就已经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具体逻辑代码的书写了。 

3 结语

本文以软件教学实验平台逻辑思路阐述为主,首先介绍了上位机采用QT进行上位机开发的一个优势性,阐明课题选用QT的创新价值,同时介绍了QT的功能和实现界面一些重要机制,最后将本次程序的整个代码的实现思路都进行了一个阐述,理清我们的代码思路,从而实现整个上位机的设计,从而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徐鹏飞 马利斌 王磊.“海筝Ⅱ型'遥控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2(20): 36-39.

[2] 王磊 杨申申 徐鹏飞. 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M]. 中国造船,2010-3, 51: 122-130.

[3] 王瑶 徐腾飞 胡震.“海筝Ⅱ型″遥控自治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舰船电子工程, 2014, 34: 56-61.

[4] 胡学霞 胡震 刘正元. 一种新型水下机器人呢HROV及其关键技术综述[J]. 海 洋工程,2006, 24(3): 22-24.

[5] 蒋新松 封锡盛 王棣棠.水下机器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s]曹晓霖.水下无人航行器及其路径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电子世界,2014,118-119

[6] 陈根. 互联网+智能家居[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 24-32.

[7] 于华南. 开架式水下机器人辨识与控制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船舶与 海 洋结枃物设计制造,2003.

[8] T. Murashima, : Nakajoh, H. Yoshida. The Devel-opment and Sea Trialof KAlK07000[C], Proceedingsof the Fifteenth Internat ional Offshore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 2005: 234-239.
作者简介:郭龙川,博士,男,杭州人,现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