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的影响
吴梓菡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梓菡,.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的影响[J]. 老龄研究进展,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186.
摘要:
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程序作用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使用延续性护理。结果:发生不良用药安全事件与在住院概率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P<0.05);最终所得依从性与满意度评分分值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对其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干预工作,能够让患者在出院以后的用药安全得到相应的保障,患者所拥有的用药依从性得到了良好的提升,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老年慢病用药安全
DOI:10.12721/ccn.2025.157186
基金资助:

就常规情况下而言,老年人一般都存在各种类型的慢性疾病,该疾病所存在的病程时间较长,并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相对更多,所以患者实际所拥有的的用药依从性普遍较差[1]。而使用常规的用药指导工作,对患者产生的预后效果并不理想,而延续护理是在保证患者处于不同地点以及发生病情变化的时候仍旧能够为患者进行健康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2]。在临床的多项研究结果中显示,通过上述护理模式的干预,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得到了有效降低,患者拥有了更加理想的自我管理能力[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程序作用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使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年龄区间63岁~86岁,中间值(69.17±5.01)岁,男女例数各计32例与28例,病程3~16年,中间值(6.07±1.65)年。观察组年龄区间62岁~87岁,中间值(68.51±5.17)岁,男女例数各计34例与26例,病程3~17年,中间值(6.95±1.59)年。客观比较上述每组资料,达到研究标准,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归属于对照组的患者,对其按照常规用药指导进行干预,即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为患者讲解应该如何进行相关药物的使用,并叮嘱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用,并注重对自身饮食条件的调整等。

1.2.2 观察组

归属于观察组的患者,对其按照延续护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其所涉及的护理干预工作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实施相应的用药指导工作,并通过口头讲述的过程中配合使用相关图片对患者说明正确的用药方式,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与交流,嘱咐其在出院之后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督促,并告知家属患者正确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与表现。当患者出院前一天的时间内,护理人员需要通过以书面书写的方式将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正确的药物剂量以及服药的时间告知于患者,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与症状,并叮嘱患者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医院进行疾病的复诊。

1.3 观察指标

(1)出院后不良用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再住院概率。

(2)依从性与满意度评分:针对于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

(3)了解患者居家期间是否能够科学饮食、坚持锻炼、按期复查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把取得的正确数据带入SPSS 22.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计量资料用作(x̄±s)表示,待t检验,计数资料经过χ²检验,让(%)表示,P值来衡量检验结果,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则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不良用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再住院概率

由表1结果所示,发生不良用药安全事件与在住院概率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出院后不良用药安全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再住院概率[n(%)]截图1742434635.png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评分

最终所得依从性与满意度评分分值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后能够按时复查,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氧运动锻炼,整体治疗效果良好。在具体评估中,观察组患者科学饮食、坚持锻炼、按期复查评分结果分别是(89.87±3.45)分、(85.43±4.32)分和(93.45±1.24)分,对照组则为(80.89±5.43)分、(75.67±3.87)分和(84.57±3.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就以往的常规情况下上来说,对于大多数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而言,因为相关疾病的病程时间相对更长,接受治疗所使用的药物更多,所以患者所拥有的依从性相对而言更差。若针对于该类型患者仅通过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指导工作,最终所产生的康复效果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而当临床使用延续护理对其进行干预工作,能够让患者的依从性得到一定的提升[4]

在本次研究的结果中显示中,对观察组的患者按照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工作,让患者所拥有的依从性明显高于使用常规指导的对照组。上述结果的产生是因为通过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之后依旧进行了相应的用药指导工作,让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用药依从性,并且通过图片以及文字形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情况更加了解,从而更加配合临床治疗的开展。由于慢性疾病拥有着久治不愈的情况存在,患者对于致病治疗的信心并不高,而在延续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对患者进行了鼓励,让患者去医院接受了相应了检查,并且因为对疾病的认知加深,从而拥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对于出现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来说,对其通过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相应的干预工作,能够让患者在出院以后的用药安全得到相应的保障,患者所拥有的用药依从性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同时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提升,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孟雅,孙敏,王娅,黄学芳.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1(19):2738-2741.

[2]赵倩.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C]//.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上).,2022:329-330.

[3]宁孟花.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作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22(04):111-113.

[4]胡东辉,徐海红,邢燕,王丽军.老年共病住院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需求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信息,2021,34(11):187-190.

[5]白云鹭.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病患者出院后用药安全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2):84-85.

[6]刘彤.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5):591-592.

[7]甘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6):181.

[8]王嘉莉,康霞玲.基于医院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97.

[9]高国莲.“签约家庭医生”模式下老年慢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6):129-130.

[10]沙启娟.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1):15-17.

[11]孙素丽,张霞,曹璐.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8,32(06):478-480.

[12]杨栩.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3):1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