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老年失能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
高小凤 崔振轩 王蕾 苏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小凤 崔振轩 王蕾 苏菲,.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老年失能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J]. 老龄研究进展,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188.
摘要: 研究在老年失能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失能患者80例,分组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共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则添加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详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后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遵医行为和家属照顾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失能患者康复管理中采取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可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家属照顾能力,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及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失能;康复护理;人工智能技术;效果研究
DOI:10.12721/ccn.2025.157188
基金资助:

老年失能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因素导致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无法独立完成至少三项基本活动(如穿衣、进食、洗澡、上厕所、移动等)。这种现象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可能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如慢性疾病、认知障碍、跌倒等。老年失能患者护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个体差异性大,康复需求多样化,长期照护需求高。生理上,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抵抗力弱,易发生并发症。心理上,失能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此外,护理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确保综合护理效果[1-2]。为进一步提高临床管理质量,我院对其患者康复期间添加了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并将其与常规护理模式获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详情见下文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项研究中,自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共纳入80名老年失能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个研究小组,每组各包含40名患者。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占23例,女性患者占17例,患者年龄分布在70至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00±2.30)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70至89岁,平均年龄为(79.50±2.40)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两组在性别构成和年龄分布上均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从而确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实施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多种干预措施。物理治疗如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作业治疗关注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言语治疗则针对言语障碍进行康复。同时,重视心理支持,通过心理疏导和团体活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1)智能评估与监测系统:采用多模态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可穿戴设备和床旁监测设备,实现对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血糖等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识别潜在的生理异常,并自动触发预警系统,以便医护人员及时干预。2)个性化康复方案制定: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分析患者的病历、影像资料、功能测试结果等,构建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档案。结合临床专家的知识库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目标、训练强度和康复进度。3)虚拟现实(VR)辅助训练:设计多场景的VR康复训练程序,如虚拟健身房、日常生活技能模拟等,以提高患者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VR技术模拟真实的康复环境,如平衡训练时模拟不同坡度的路面,增强患者的空间感知和平衡能力。4)智能辅助设备应用:开发具备自适应功能的智能轮椅,能够根据患者的体重、步态和周围环境自动调整座椅倾斜度、助力力度等。集成机器视觉和传感器技术的助行器,能够检测障碍物并提供避障提示,提高患者的安全性。5) 智能语音交互系统:集成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技术,使智能语音助手能够理解患者的复杂指令和情感表达。系统提供多语言支持,并能够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语音指导和反馈。6)远程康复管理与指导:建立基于云计算的远程康复平台,允许医护人员远程监控患者的康复进度,并提供实时指导。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患者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康复训练视频、音频指导和进度跟踪。7)智能数据分析与反馈:应用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模型,对康复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康复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潜在风险。通过可视化工具,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图表和报告的形式呈现给医护人员和患者,便于他们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8)智能预警与紧急响应:集成人工智能的智能预警系统,能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识别异常模式并预测潜在的健康危机。在紧急情况下,系统自动激活紧急响应流程,包括通知紧急联系人、启动紧急医疗程序和提供现场急救指导。

1.3观察与评估准则

1)评价体系构建:本研究采用了专门设计的评估工具,对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家属的护理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每个评估指标的得分范围设定为0至10分,得分越高,表明该指标的表现水平越佳。2)生活活动能力评估:生活活动能力的评估采用了改良版的Barthel指数(MBI)量表。该量表的最高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3)自理能力评估:自理能力的评价基于Barthel指数,总分同样为100分。分数的升高反映了患者自理能力的增强。4)生活质量评估体系:采用标准化的SF-36健康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问卷的最高分设定为100分,分数的上升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值截图1742198051.png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在组间数据比较中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时,以P值小于0.05作为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界值。

2结果

2.1组间评分指标比较详情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结果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对照组护理后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遵医行为和家属照顾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截图1742435508.png

2.2组间评分指标比较详情

护理前,两组各指标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同对照组护理后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提升,(P<0.05),见下表2。

截图1742435541.png

3讨论

老年失能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对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较高。他们需要持续的日常生活照护,如进食、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支持。此外,他们还面临认知功能下降、心理状态不稳定等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针对这些需求,护理工作应侧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当前,我国老年失能患者的康复护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患者数量逐年增加,但专业护理人才短缺,导致护理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康复护理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明显,影响了患者的康复效果[3-4]。此外,护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护理方案。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攀升,失能患者比例也随之增加。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失能患者康复护理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的康复需求。因此,探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老年失能患者康复护理的新方法,对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康复护理在老年失能患者康复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包括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等。然而,其缺陷也较为明显,如缺乏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心理康复关注不足、康复效果评估不够全面等,限制了患者康复质量的提升[5-6]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我院对老年失能患者实施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且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干预效果。人工智能技术在老年失能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护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康复体验和生活质量。通过智能评估与监测系统,结合多模态生物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算法,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体温、血糖等生命体征得到连续、实时的监测与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即自动触发预警,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干预。此外,个性化康复方案的制定,通过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分析患者病历、影像资料和功能测试结果,结合临床专家的知识库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极大提高了康复的针对性。虚拟现实(VR)辅助训练程序的引入,可通过模拟健身房和日常生活场景,提高患者兴趣和康复效果,增强空间感和平衡能力。智能辅助设备,如自适应轮椅和助行器,增强行动安全,自动调节并提供避障帮助,减少受伤风险[7-8]。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的集成,使得智能语音助手能够理解患者的复杂指令和情感表达,提供多语言支持,并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度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语音指导和反馈,极大地改善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远程康复管理与指导平台的建立,使得医护人员能够远程监控患者的康复进度,并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康复训练视频、音频指导和进度跟踪,为患者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康复服务。智能数据分析结合机器学习,识别康复关键点和风险,并以图表形式反馈给医护人员和患者。集成智能预警系统,可在紧急时快速响应,包括通知联系人、启动急救程序和提供现场指导,确保患者安全[9-10]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在老年失能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全方位提升了护理质量,为患者带来了显著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菅敏慧.“人工智能+养老服务”背景下失能老人照料服务新模式研究[J].农村青年,2023,16(3):183-185.

[2]周瑶群,蔡耀婷,方荣华.人工智能在老年照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21,42(12):1280-1283.

[3]张蕾,刘征,何文梅,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失能老年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3,33(6):79-83.

[4]熊梦,陈雨朦,刘青青,等.老年综合评估在衰弱高龄患者功能康复护理中的应用1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1):3309-3312.

[5]孙胜川,陈长洲.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智慧体育服务系统构建[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16(16):214-217.

[6]马贵媛,张京慧,师正坤,等.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属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3):386-390.

[7]沙薇薇,皮红英,金妮.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2,36(22):4082-4084.

[8]陈灵杉,朱倩寅,沐婷玉,等.养老机构护理员对失能老年人尊严照护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3,22(9):17-21.

[9]黄春丽,张琰,梁海珍,等.失能老年患者"四元联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6):154-157.

[10]仇冬雯.康复护理对社区半失能老人吞咽障碍误吸率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8):96-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