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会出现血管腔狭窄和堵塞的情况,出现缺血缺氧相关的症状,严重的则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身体机能减退,因此发生血管阻塞的风险会明显提高则无法保障患者预后。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对象,患者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纳入标准:患者通过心电图、冠脉造影等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具有正常沟通的能力,为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排除标准:伴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患者;合并其他慢行系统及并非患者;伴随恶性肿瘤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第一,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第二,积极与患者沟通,让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开展基础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第一,为患者营造合适的诊疗环境。护理人员要构建安静、舒适的诊疗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定期做好病房的通风与消毒[1]。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家属和亲人控制好探视的时间,探视的时候也要遵守医院的秩序,不可吵闹,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诊疗环境,保障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第二,音乐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不良情绪。对于情绪低迷的患者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播放音乐的时候要注意调节好音量,要选择喜气洋溢的音乐[2]。第三,加强语言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对自身不适的表达给予尊重,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并且给予相应的安抚,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鼓励性的语言来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第四,人文关怀护理。注意调节好病房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将输注的液体和使用的液体进行提前加热,避免造成患者诊疗中的不适症状,也能避免出现血管痉挛的情况[3]。第五,康复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运动时间、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调节好运动强度。比如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方式都是合适的运动,患者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4]。第六,用药关怀护理。患者在治疗阶段通过人文关怀的用药护理,可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讲解用药的注意事项,定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5]。第七,心理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与呵护,充分发挥人文关怀护理的价值,通过积极的交谈帮助患者构建乐观的诊疗心态。第八,出院护理。患者出院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注意安抚患者的情绪、保障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开展运动。
1.3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心理障碍越严重[6]。评估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水平,例如CK、LVEDD、LVEF、CO等指标的改善水平。采用SF-36生活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7]。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量表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3心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心功能指标对比
2.4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2.4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5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睡眠质量评分对比
3讨论
冠心病患者主要是因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的疾病,治疗难度非常大,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的同时也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通过饮食、情绪、用药等方面开展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冠心病病情的加重。为冠心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调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对医护人员有足够的信心,在护理中可以获取良好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因此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8]。
人文关怀护理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且患者的精神状态、机体痛苦等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人文关怀护理是临床诊疗工作的实际需求,是医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当前人们对临床诊疗护理的实际需求。人文关怀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可以满足患者身心各方面的需求,保障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翠娥. 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9):88-90.
[2] 魏小兰. 舒适性护理联合人文关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4):90-93.
[3] 孙亮亮. 人文关怀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7):107,114.
[4] 张勤. 人文关怀护理在冠心病随访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3):34-36.
[5] 严琴,姜闪闪,孙璐,等. 人文关怀理念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168-171.
[6] 陈文雅,许景云,刘建萍. 重症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评价[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9):90-92.
[7] 寇芳芳. 护理人文关怀在冠心病PCI术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观察[J]. 心理月刊,2020,15(24):154-155.
[8] 孙美玲,蔡伟萍,陈雨微. 人文关怀理念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9):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