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研究
张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娟,.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研究[J]. 中国医学研究,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9.
摘要: 为了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推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或可制定出更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引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调整心理状态,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完成日常工作。
关键词: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状态
DOI:10.12721/ccn.2025.157029
基金资助:

引言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建设的主力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优化的最重要驱动力。他们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还在科学研究以及文化传承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其最终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事实上,我国在2013年就印发了与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相关联的政府文件,希望能够通过正向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让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适应能力得到更全面的提升与完善。进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状态的研究,能够让高职院校教育工作更顺利地推进,

1  心理状态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在职业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还需要拥有更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情绪,积极的人生态度,才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合理规划自身的人生道路。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多将重心放置在引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提升职业技能,拓展知识储备等方面,因此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未引起重视。但实际上不少教育研究学者都开始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中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调查报告中显示,大约有72.3%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认为自身现阶段的工作压力很大。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当前阶段的心理状态并不容乐观。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调整当前阶段的心理状态,那么后续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质量很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职业教育改革无法持续性推进。

2  导致心理问题出现原因分析

2.1无法顺利进行多重身份的转换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进行必要的学术研究,完成主流文化的传播和引导工作,有时还需要直接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花费时间学习国家有关部门在高职院校改革方面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学习重大会议精神,提升个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身上存在着多种角色属性,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断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完成各类考核工作。参与科研和写作活动,完成项目申请,教学督导等各项工作。多重工作任务的完成不仅会给予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还会影响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日常休息和正常娱乐时间。最终使得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进入到职业倦怠期,出现情绪失调,抑郁等各类心理症状。

而除了个人职业方面的多重身份需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转换和适应之外,在家庭构建方面,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需要完成日常的家务劳动,完成赡养老人和培育子女等义务,这也会在无形之中增加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最终使得青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2教师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压力

虽然学术界的相互竞争能够快速催生出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但过于激烈的竞争局面很容易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产生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的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学术研究表现逐步成为教师业绩指标评定的最重要标准,如果高职院校教师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研项目,那么其绩效评价很可能就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这很容易给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巨大的学术压力,使得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呈现出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在有些高职院校的职称晋升和聘期考核过程中,都存在着以学术研究成果为主的趋向,这很容易使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使得青年教师不得不参与科研资源的竞争和角逐,并在竞争性资源分配机制运用的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态。这甚至会影响到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最终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改革与完善。

2.3对自身的期待高于现实的发展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之余,都会进行一些科学研究类的活动,希望能够在教学岗位,科研岗位中实现自我价值,但实际上由于高职院校是由垂直管理模式来进行日常运作的,因此教师很难获得自主安排个人工作时间的机会,甚至不同教师之间会存在着恶性竞争。基于此,即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资源获取和科研活动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并不一定会获得与之期望相对应的回报。有些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甚至低于人工智能,互联网甚至文娱行业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热情会大幅度消退,其本身还可能会面临一系列生存方面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为了应对高昂的生活成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参与公益性的科研事业,因此其在入职初对自身的期待,无法在具体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实现。这会使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心理问题,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高职青年教师心理状态调节的策略

3.1进行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

大部分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都没有较明晰的职业规划,因此是根据学校拟定的教师评价体系,来进行日常教学安排和其他工作安排的,如果教师评价体系以突出教师的学术成果为要,来判定教师的日常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师势必要在学术资源获取和学术成果研究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从侧面影响到日常教职工作的开展。因此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者,管理者,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师评价体系结构,进行教师评价体系的全面完善和运用,使得其具备更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学校管理者需要让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要求更贴合当前教师日常的学术生存状态,尽可能降低其在岗位竞争中所占的比重。与此同时,调整在科研竞争和聘期考核方面的评价结构,尽可能降低其带给青年教师的压力。如果教师本身属于教学型,那么就应当侧重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如果教师属于管理岗位,那么相应的评价结构体系就应该突出管理服务效果方面的内容,只有注重引导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才能够让教师在工作规划过程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当然,所谓的评价体系多元化改革,不仅指高职院校需要调整教师评价内容和指标要求,相应评价方式也需要得到全面的优化创新。除了领导给予评价之外,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给教师的评价也是教师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多元评价体系指向有助于教师进行个人日常工作的多层次反思,让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逐步得到转变。

3.2全面完善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大部分刚刚进入到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都较为迷茫,因此会产生惶恐不安的心理特征,最终影响到日常的教学工作质量。如果青年教师对自我能力的期待值过高,在日常工作完成过程中无法回应自身的期待,那么青年教师就会在工作完成过程中产生负面的心理趋向,最终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以服务为主旨,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更正确的职业规划发展,给予青年教师正向的精神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其职能,与管理部门形成合力,为不同年龄教师之间打造更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让不同年龄教师进行必要的经验分享和交流。积极组织一些与科研相关的教学沙龙活动,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在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中完善科研,让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变得更加明晰。

高职院校工会组织需要尽可能地维护青年教师权益,为教职工和管理者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高职院校工会组织需要深入基层,与青年教师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了解青年教师当前最关心的问题,了解青年教师当前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制定出能够提升青年教师幸福感的方针和策略,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缓解个人心理压力。工会组织需要尽可能关注基层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并完成危机干预方面的各项工作,如果教职工在日常生活中遭遇了重大应激事件,那么高职院校工会组织需要及时给予人文关怀,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这也是减轻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方式。

3.3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薪资待遇

由于当前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个人生活成本也呈现出了不断增高的趋向。因此相比较其他行业岗位的年轻群体来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生存压力明显要更大一些。如果基本的生存问题无法得到解决,那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就无法得到更全面的调节和完善,这很难让高职院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行业薪酬差距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有关部门需要连同高职院校管理者尽可能提升青年教师的薪酬待遇水平,降低青年教师在买房养家方面的生活压力,只有提供更为稳定合理的薪酬待遇,才能够激发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参与工作的热情,使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配合完成各类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完成人才培养方面的各项工作。

3.4进行青年教师心理干预方面工作

如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无法获得更高的职业认同感,对当前个人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失去了兴趣,那么高职院校教师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甚至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日常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完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因此对青年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了解青年教师当前的心理状态,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指导工作,才能够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师团队建构价值观念,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切入,全面了解青年教师当前的生活需求和工作状态。如果青年教师对自身未来的工作有过高的期待,那么作为学校领导和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要通过必要心理干预方法的运用,适当降低青年教师在工作方面的期待值,尽可能避免青年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工作后出现悲观,失望或沮丧等情绪。

除此之外,学校领导者需要给予青年教师更多进行人际交往的机会,根据青年教师当前阶段的具体工作状态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任务布置,避免由于工作任务布置过多而侵占了青年教师个人的生活时间,否则青年教师也很容易提前到达职业倦怠期,最终影响到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天赋和能力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参与科研学术项目的天赋和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别,因此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来进行必要的评价考核,是很容易让青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高职院校领导和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不同青年教师当前阶段的能力和天赋素养,及时给予青年教师心态上的疏解,降低其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

3.5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如果能够在高职院校内部构建更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那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有了更专业的解决阵地。实际上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心理咨询教师和必要的心理咨询室,但大部分心理咨询教师的服务对象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咨询师也只对高职院校学生开放。但实际上相比较学生而言,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也需要得到正向的心理指导。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的服务对象,让青年教师也有得到正向心理指导的可能,只有如此,才能够让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解,让其以更积极健康的状态参与日常工作。具体说来,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通过划拨专业心理咨询经费的方式来解决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除了积极服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之外,相应的健康服务机构还需要定期完成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监测,通过早期干预和积极预防等方式的运用,尽可能降低教师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还可通过知识科普等方式来进行必要的线上资讯推送,让更多教师了解到常规心理保健知识,进行自我疏导和自我教育。

3.6引导青年教师进行正确自我疏导

除了通过外力引导,来帮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节之外,青年教师自身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教育,也是能够让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态有更客观的认知,并积极关注自身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运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常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培养更多兴趣爱好,定时进行体育锻炼等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解。青年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家人和朋友进行联系,通过与家人,朋友的积极沟通和交流,来缓解内心压力,使得自身的心态变得更加平和。青年教师还可通过阅读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书籍等方式,排查心理类疾病,并根据相应书籍指导,自行完成心理救援,这也能够使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健康。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调整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让青年教师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日常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当中来,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当中来。

参考文献:

[1]闵翼.文化生态视角下特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2]王晓慧.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积累策略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0(05):127-131.

[3]张禾.分配方案改革中的高职青年教师心理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A2):293-294.

作者简介:

张娟(1981.10-),女,汉族,山东鱼台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现就职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