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冯婷花 谭彩云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冯婷花 谭彩云,. 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中医研究杂志,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摘要: 目的 对阴道分娩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产妇、或已经应用传统方法(药物和理疗)、已留置导尿管拔除后等处理仍无法自主排尿患者,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帮助患者排尿并使其恢复自主排尿的方法。方法 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在某三级公立医院分娩并符合条件的产妇467例,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按摩手法组221人,占比47.32%,传统方法组246人,占比52.68%。结果 按摩手法组与使用新斯的明组比较、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组比较、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合并低频治疗组比较,按摩手法组效果均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 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是一种有效、无创、简单、无经济负担、无痛苦的治疗产后尿潴留的创新方法,解决尿潴留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中医手法按摩;传统治疗;排尿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基金资助:

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urinaryreten-tion,PUR)是产褥期常见的并发症[1-2],主要表现为阴道分娩后6~8h内无法自主排尿,或自主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150ml,发生率为1.5%~47%[3]。PUR的主要病因是患者在产程中膀胱和盆腔神经受到子宫压迫,且产后盆腔内的压力急剧下降,以及无痛分娩产程延长或镇痛药物直接抑制排尿中枢,患者表现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尿量较少、尿频或尿急、尿流缓慢或间断、排尿踌躇、膀胱胀痛不适、排尿费力、尿不尽感或缺乏尿意[4]。可扪及膀胱膨胀或超声下可见膀胱膨胀[5]。产妇会有里急后重的痛苦感觉,如干预不及时可能引发尿路感染、产后大出血和不同程度的产褥感染等,给产妇带来更大困扰,影响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开启等。

目前,临床上产后尿潴留处理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肌注新斯的明、开塞露诱导排尿等;物理治疗,如热敷膀胱区、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等;间歇性导尿排尿;若上述方法无效时,给予留置导尿。

产后尿潴留在中医学领域被归类为“癃闭”,产后女性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因素,容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已有研究认为,中药调理、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在促进括约肌功能恢复方面效果较好,能够加快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6-8]

基于上述理论,探索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治疗阴道产后尿潴留,在产妇产后自主排尿困难、经传统治疗方法处理后仍排尿障碍、拔除留置尿管后仍尿潴留等多种情况下均可应用。尤其针对无痛分娩的产妇效果更为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于某三级公立医院2020年3月1日至2023年9月15日分娩,产后由产房转入爱婴区的产妇,未自解产后第一次小便、或自解第一次小便后面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后已经过处理的产妇,不分产式、产程、年龄、产次、伤口情况等,不规定是否产后6-8小时产后尿潴留的概念时间,主要是产妇有尿意或膀胱区充盈而排尿不出,评估后无特殊情况的尿潴留的产妇,纳入研究病例共467例。

纳入标准:①在本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②年龄≥18周岁(法定结婚年龄);③经医务人员评估产后尿潴留的产妇;④产后发生尿潴留已执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间歇性导尿排尿、停留尿管拔除后仍尿潴留的产妇。

排除标准:①产妇有精神病史、心功能Ⅲ级或以上的产妇;②患有腹壁肿物、或膀胱疾病的产妇;③发生尿潴留后膀胱极度膨胀、给予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8分以上的产妇。本研究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产妇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产后常规护理,不论是顺产或者是器械助产如钳产的产妇,产后在产房即可鼓励产妇进食,进行相关评估,并给予产后尽早自解小便的健康宣教。如果产程出血过多或是器械助产等特殊病情,产后排尿困难风险高,则给患者留置尿管。产妇常规在产房观察2h后,送回产后区,护理人员亦按常规评估、健康宣教、持续观察、鼓励产妇排尿,如排尿困难,给予:搀扶上刷所排尿,热敷膀胱区或听流水声等、用药(一般包括开塞露、新斯的明)、低频理疗、间歇性导尿排出尿液(间导)、针灸、中药治疗等,直至停留尿管。实验组产妇包括产后未经任何处理发生尿潴留的产妇、已常规护理及用药或间导仍尿潴留的产妇、已经传统方法处理仍尿潴留,后经停留尿管拔除后仍排尿困难的产妇等。研究团队共7人,成员包括医、护、影像学人员,人员齐备,他们产科工作经历为7-29年,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1人,该团队负责实验组的产妇按摩技术性问题、排尿情况观察并评估,及时跟进指导和改进方案,在2021年7月在按摩的操作中加入了关元、中极、三阴交这三个穴位按摩,促使促进尿潴留的效果更好,具体流程如下:

(1)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操作方法:①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放松。②快速取穴:将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和肚脐连线5等分,由下向上1/5处是中极穴位位置,按压有酸胀感;由下向上2/5处是关元穴位位置,按压有腹内热、胀、麻感。③取3-5ml的婴儿强生润肤油,用手掌捂热,在患者的关元 、中极穴位进行从轻到重的按压,每穴位10次,持续按压约3-5min。④患者双膝屈曲,护理人员手取强生婴儿润肤油3-5ml手掌心对搓发热,使用润肤油可防止按压力度过大、增加患者舒适,将双手放在患者的脐下小腹部位,轻柔地进行顺时针方向揉搓及按压,以皮肤轻微发红为宜,时间约4分钟。⑤双手握拳合并,放于小腹部位,在膀胱顶部轻柔地滚动向下按摩,刺激膀胱产生尿意,指导患者放松身体,令尿液缓缓排出,边操作边评估患者有无不适,重复此操作,协助患者排空膀胱尿液;操作完成后协助产妇清洁消毒会阴伤口。⑥给予产妇三阴交穴位取穴并标记,指导患者家人多协助患者按压三阴交穴位,每次持续按压约3-5min,并指导患者进行缩肛运动,帮助排尿功能康复。

(2)操作完成后给予产妇按需求进食、适当饮水、饮汤增加身体能量、指导母乳喂养或休息等,并做心理抚慰、支持、鼓励。

(3)按摩后的排尿指导:指导产妇在产生尿意时嘱其坐位自行排尿或在医护人员协助下厕所排尿。若因会阴伤口疼痛等各种原因不能离床,指导床上排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排尿情况。评估产妇排尿情况:首先,观察两组产妇排尿通畅程度、尿量、排尿有无费力,排尿后自我感觉,有无排尿不尽的感觉、排尿的舒适度、徒手检查产妇排尿后膀胱松软程度。其次,产妇从产房生完后送出爱婴区后,要着重检查宫底高度、膀胱区充盈程度,并做好记录。在患者进行手法排尿前或经处理后排尿前进行宫底高度检查,并与排尿后宫底高度相比较,来评估排尿的情况。第三,监测尿量,排尿量>200ml/次或评估实际情况。尿量的测量方法:①在病房的坐厕上放上一个便盆,让产妇坐上直接解尿,排尿后用量杯测量尿量;②若因会阴伤口疼痛等各种原因不能离床排尿,可以用称重法获得准确的尿量。第四、影像学监测:对排尿欠通畅等特殊情况,彩超测量排尿后残余尿量,残余尿量在150ml以上(彩超监测)即是尿潴留。然后,通过综合评估判断排尿情况。除排尿通畅的产妇外,两组产妇均按照排尿情况继续跟进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2016采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6.0软件和R4.2.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以上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多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多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特征

本次研究共467人,平均年龄(29.85 ± 3.97)岁,其中组别为按摩手法的有221人,占比47.32%,传统手法的有246人,占比52.68%。2组间产后24h出血量、伤口是否红肿、伤口侧切、是否无痛和停留尿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产程时间、BMI、新生儿体重、产后2h出血量、产钳助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组别的患者基本特征情况比较

1.png

2.png2.2  按摩手法组与使用新斯的明组比较

传统方法一般包括使用新斯的明、开塞露等,将按摩手法组与单独使用新斯的明的患者排尿效果进行对比,2组患者在处理后结果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²=11.64, P<0.001),使用按摩手法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高于单独使用新斯的明的患者,详见表格2。

表2  使用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的患者排尿效果比较

3.png2.3  按摩手法组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组比较

将按摩手法组与同时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的患者排尿效果进行对比,2组患者在处理后结果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²=34.55, P<0.001),使用按摩手法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高于同时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的患者,详见表3

表3  使用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的患者排尿效果比较

4.png2.4  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合并低频治疗组别比较

将按摩手法组与同时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合并低频治疗的患者排尿效果进行对比,2组患者在处理后结果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²=52.32 P<0.001),使用按摩手法的患者的排尿成功率高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合并低频治疗的患者,详见表格4

表4 使用按摩手法与使用新斯的明和开塞露合并低频治疗的患者排尿效果比较

5.png3 讨论

3.1  应用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解决产后尿潴留的方法,具备经济、无创等优点

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解决尿潴留问题对比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产妇尿潴留的问题,同时无创伤、效果良好、操作简单,能够促进产妇产后康复,有效促进母乳喂养开展,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产妇住院满意度,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3.2  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切实可行,操作手法简单,容易推广

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于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辅以中医疗法可以有效改善产后膀胱憋胀感、排尿无力等症状,考虑到并非所有产妇都愿意使用针灸疗法,而手法穴位按摩学习门槛低[9-11],医务人员均可学习和操作,因此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是更适合产妇应用和推广使用的治疗护理方式。

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是作者探索并改进的一项针对尿潴留的创新护理措施,本研究实验组人数共221例,成功率达86.88%,成功帮助192名产妇解决产后尿潴留问题,其中包括42名已使用药物、物理治疗、间导后甚至停留尿管拔除后仍无法自主排尿的产妇。该方法简单易行,在本院推广应用后,尿潴留率显著下降,得到科领导、同事以及患者的一致认可,在科室临床中应用,并总结经验,希将成果向社会推广。

3.3  需要继续探索和提升的问题

中医手法按摩膀胱区排尿法,按摩操作手法力度、有效性、舒适度等涉及技术性问题有待积累病例进一步探究,此操作虽属无创类型,亦未曾发生过有关安全事件,但操作前需做好评估,注意甄别病例,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 姜丽杰,蔺莉.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8,19(4):372-374.

[2] Gupta A,Pampapati V,Khare C,et al.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in women undergoing instrumental delivery: a cross-sectional analytical study[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21,100(1):41-47.

[3] Zussman N M,Gonen N,Kovo M,et al.Protracted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a long-term problem or a transient condition? [J]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9,31(7):513-519.

[4] Lim JL. Post-partum voiding dysfunction and urinary retention. Aust N Z J Obstet Gynaecol 2010, 50:502.

[5] Kawasoe I,Kataoka Y.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vaginal delivery in Japan:a case-control study[J].Jpn J Nurs Sci,2020,17(2):e12293

[6] 陈萍,黄珊珊,赖雪,等.膀胱压力测量联合中医理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5):142-143.

[7] 宫雪芹.产后做缩肛运动及足三里促进排尿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母婴世界,2019,(16):133.

[8] 陆娟娜,朱圣芳,李万瑶.中极穴的临床应用[J].蜜蜂杂志,2018,38(8):38-39.DOI:10.3969/j.issn.1003-9139.2018. 08.033.

[9] 高霞.在产后尿潴留疾病的治疗中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1):52-53,55.

[10] 樊雪梅,蒲丛珊,单春剑,周春秀,朱珠.分娩镇痛产妇发生持续性产后尿潴留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7):481-486.

[11] 邓钊霞,朱雁鸿,等.0.06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分析[J].云南医药,2022(1):33-3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