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补法的应用研究
徐丽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丽君 ,. 中医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补法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研究,2025.4. DOI:10.12721/ccn.2025.157034.
摘要: 目的:探讨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6—9月于医院妇科就诊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中医补法治疗, 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补肾滋肾、养肝柔肝、健脾和胃和补气养血四种补法对于妇科疾病的抑制、调整和治疗均有着显着的疗效。
关键词: 补法; 中医; 妇科; 疾病; 应用
DOI:10.12721/ccn.2025.157034
基金资助:

在中医中, 补法是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 更能够使患者的身体素质大增。从中医的角度来讲, 只要人体产生疾病, 那么气虚就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反之则没有疾病产生。人的机体只有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才能保持健康, 如若遭遇疾病, 那么治病的方法也不外乎这两种:“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可见, 对于虚症的治疗就要采用补法。现对补法在中医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9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2~52岁, 平均 (35.3±2.4) 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进行中医补法治疗, 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 (1) 补肾滋肾法。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妇女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肾中精气,只宜固必,最忌耗泄,因妇女常耗血伤阴,因此就妇女之肾而言多用补法,或补肾固冲,或滋肾养阴,或温肾助阳,或温阳行水。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带下量多、胎元不安、妊娠肿胀、不孕症、阴挺等疾病,常用方如固阴煎、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肾为水火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以达阴阳消长,水火互济之功。因此,补肾之法重在平调阴阳。唐代王冰明确提出补肾不外壮水、益火两大法;明代医家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观点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并创制了左归、右归之类,体现了平调阴阳的制方理论。中医在妇科疾病中补肾的方法在于平调阴阳, 可补肾益气, 或滋肾益阴, 或温肾助阳, 或温阳行水。补肾益气:患者肾气虚, 出现月经不调、胎动甚至不孕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上应主要补肾益气, 临床上常用的中医药方主要有固阴煎等。滋肾益阴:患者肾阴虚, 出现闭经、月经先期甚至不孕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上应主要滋肾益阴, 临床上常用的中医药方主要有补肾地黄丸等。温肾助阳:患者肾阳虚, 出现一系列兼夹病症, 在中医治疗上应主要温肾助阳, 临床上常用的中医药方主要有金匮肾气丸等。温阳行水:患者肾阳虚严重发展, 出现妊娠肿胀等症状, 在中医治疗上应主要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 临床上常用的中医药方主要有五苓散等。 (2) 养肝柔肝法。治疗肝气郁结的中医处方主要为逍遥散, 全方由煨姜、柴胡、茯苓、当归、白术、白芍、炙甘草、薄荷组成。调肝必和健脾、滋肾有关。养肝柔肝法主要是通过滋、养、柔来疏通肝脏, “滋”是指在养肝的同时滋肾, 因为肝和肾是同源的, 所以滋肾养肝则精血相生, 能够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养”是指滋养肝阴, 防止孕妇出现妊娠眩晕, 防止产妇出现产后痉症, 常用方如三甲复脉汤等;“柔”是养血柔肝, 妇女在孕期和生产后大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等现象, 严重的可致使月经出现问题, 常见问题诸如月经量少、闭经等症状, 临床上常用方有四物汤等。 (3) 健脾和胃法。如果患者有脾胃偏虚的症状, 单一药物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则应加几味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 常用的有香砂六君汤、五味异功散等。如果患者心血亏损, 则会有失眠、心慌、气短等症状, 治疗上述症状应选用归脾汤, 归脾汤能够有效滋生血源, 有了充足的血源, 脾得以旺足, 在临床上还有一些处方, 常见如下:举元煎主要用于健脾安胎、完带汤主要用于健脾益气、通乳丹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 还具有通乳的功能, 效果甚好。实际上, “健脾和胃”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补”, 另一方面则是“调”。“补”为在人体脾虚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中药进补, 能够使患者强健脾胃、生化气血, 这样一来, 疾病就很难侵入到患者的身体, 同时, 患者的肝脏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调”则是调理、调和的意思, 就是采用中药对患者身体进行调和, 防止脾胃失调, 能够正常维持脾胃的功能, 使患者身心舒畅。 (4) 补气养血法。使用补气养血法针对妇科疾病, 其中药方主要是八珍汤, 再根据患者的兼夹病情适当加药。例如, 患有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或者子宫肌瘤的患者, 其症状主要是月经延长, 月经量多, 并且这类患者患病时间较长, 由于经常失血, 体质普遍偏虚, 使用传统的西药只能起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使用补血的中药, 就能够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治疗后的病症治愈程度, 评价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妇科疾病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病症有明显改善。有效:患者症状有轻微改善。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 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痊愈17例, 显效3例, 有效1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61.8%;试验组痊愈28例, 显效2例, 有效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1%。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补法, 有着非常明显治疗效果。对于中医补法的应用, 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性地用药, 并且要找到患者虚症的根源, 清除了患者表面的病症后再使用补法。对于慢性虚症的患者, 不应急于求成, 应缓补;对于严重的虚脱患者, 则应立即采用大剂量补法, 千万不能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在女性的生理和病理上, 肾、肝、脾和气血是互相连结的, 经常出现患者兼夹症状, 所以在临床上四种补法应适当整合增减, 单一使用的情况较少。

参考文献:
[1]潘天慧, 李伟莉, 李大剑, 等.中药基本方辨证运用对崩漏治疗作用的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16 (5) :441-442.
[2]梁瑞宁, 李佩双.基于周士源学术思想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络病属性探析[J].江西中医药, 2018, 42 (10) :5-6.
[3]方欣, 徐礼通.补法治疗杂症临床运用举隅[J].湖北中医杂志, 2018, 29 (10) :47-4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