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
喻学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喻学春,.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J]. 中医研究杂志,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5.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针灸科住院部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样本纳入例数:6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收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相比,实验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治疗后的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更低,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更高,上肢功能评分、手臂肿胀度更低,生活质量评分(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更高,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医针灸康复治疗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5.157005
基金资助: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为脑卒中临床常见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1-3]。在中医理论中一般由气滞血瘀、筋脉痹阻引发,不通则痛,临床治疗需要以活血通筋止痛为主[4-6]。本研究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针灸科住院部的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样本纳入例数:6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均遵循自愿原则加入,了解并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对照、实验两组基线资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基本资料

1.png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协助患者循序渐进实施体位保持、握手练习、坐姿练习、平衡训练、腕关节缠绕康复训练、抓握训练等。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避免运动过度影响疗效。

实验组(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内关、曲池、手三里、极泉下、尺泽、臂膘、合谷、外关、肩髎、肩髃等穴位,分别采取直刺、提插泻、提插捻转泻等手法进行针灸治疗。根据穴位不同注意控制行针和留针的时长。

1.3 观察指标

测量手臂肿胀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情况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ion Scale, FMA)、上肢功能评定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简易生活质量评分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x2对应表示计量数据、计数数据,P<0.05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外旋时疼痛评分(6.89±1.45、6.81±1.42)、内旋时疼痛评分(6.32±1.33、6.35±1.36)、屈曲时疼痛评分(7.05±1.47、7.10±1.44)、外展时疼痛评分(6.35±1.29、6.32±1.27);患者结果对比(t外旋时疼痛评分=0.215,P1=0.829;t内旋时疼痛评分=0.083,P2=0.933;t屈曲时疼痛评分=0.133,P3=0.894;t外展时疼痛评分=0.090,P4=0.928)。实验组治疗后的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对比(x̄±s )

2.png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手臂肿胀度情况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35.11±4.25、35.04±4.12)、上肢功能评分(78.59±5.34、78.41±5.2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45.39±6.33、45.71±6.21)%、手臂肿胀度(120.34±12.33、121.38±12.07)ml;患者结果对比(t运动功能评分=0.065,P1=0.948;t上肢功能评分=0.131,P2=0.895;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0.196,P3=0.844;t手臂肿胀度=0.331,P4=0.741)。实验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更高,上肢功能评分、手臂肿胀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手臂肿胀度情况对比(x̄±s )

3.png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角色功能(68.55±4.15、68.33±4.59)、情绪功能(68.77±4.26、68.74±4.51)、认知功能(69.10±4.62、68.89±4.33)、社会功能(68.74±4.58、68.59±4.52)、躯体功能(69.02±4.56、69.11±4.63)、总体健康(69.20±4.54、69.14±4.34);患者结果对比(t角色功能=0.193,P1=0.847;t情绪功能=0.028,P2=0.977;t认知功能=0.181,P3=0.856;t社会功能=0.120,P4=0.904;t躯体功能=0.074,P5=0.940;t总体健康=0.053,P6=0.957)。实验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x̄±s )

5.png2.4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

表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6.png3. 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发病机制复杂,与交感神经异常等有关[7-8]。病程长,临床常通过康复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主动被动训练等,从而改善活动障碍[9-11]。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学“痹症”范畴,针灸为中医常用疗法,可以有效发挥活血益气、疏经活络的作用[12-14]。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内关、手三里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经脉瘀滞,补阳益气,从而改善疼痛、水肿等症状,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机体素质[1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活动时疼痛程度评分更低,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更高,上肢功能评分、手臂肿胀度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治疗有效率更高。中医针灸康复治疗可以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疗效提升,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功能恢复,缓解疼痛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在临床治疗时可进行饮食等指导,提升患者机体素质,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恢复信心[16-17]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实施中医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国琴,彭拥军,王楠.温针经筋刺法联合Bobath康复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1(9):2253-2258

[2] 伍海庆,杜晓梅,沈录峰,等.针灸联合精细化体位管理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4,31(2):30-33

[3] 罗聪,万洁红.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4,31(4):192-196

[4] 郭欢欢,马红云,胡珍珍,等.火龙罐综合疗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2):347-350

[5] 陈培,张超龙.Bobath康复训练联合活血通络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7):1241-1242

[6] 于静文,陈晨.近五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学,2024,13(7):1443-1448

[7] 王瑛,张小罗,姜仙君,等.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4,56(14):163-169

[8] 张臻杰,陶林花,马小晴,等.电针联合上肢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4,56(7):125-128

[9] 谈天明,鲍克申,廖迎春,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6):1183-1185

[10] 王萍,杨珊,庄健.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24,48(3):10-13

[11] 王怡.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5):143-145

[12] 刘薇,朱文宗,金永喜,等.浮针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广东医学,2024,45(4):467-471

[13] 田兴,王慧洁,郝红梅,等.基于病变经络应用温和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4,43(1):53-57

[14] 肖亚辉,谭洁.电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4(2):314-319

[15] 张琳,李松奇,金弘.龙虎交战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远期疗效及对血清CGRP、BK水平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9):1666-1670

[16] 马松武,高山,张诚,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效果及对疼痛评分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24,43(6):112-114

[17] 孙华安,涂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2):355-3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