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张晓雨1,2 庞溦1 潘连德1,2,3 鲍晓颖1,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晓雨1,2 庞溦1 潘连德1,2,3 鲍晓颖1,2,. 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J]. 中国水产学报,2020.2. DOI:.
摘要: 为探索吡喹酮(Praziquantel)对龟鳖临床驱虫的安全及有效使用,试验设4组,采用胃插管方式给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雌、雄龟体质量平均为0.745、0.361kg)灌胃吡喹酮驱虫药,在给药前后设定10个采血时间点(0~96h),于背颈静脉窦连续采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测定中华草龟血浆内的吡喹酮药物浓度,用Kinetic 4.4药代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分析和参数计算,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与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吡喹酮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并出现了双峰效应,首峰位于0.5h(试验Ⅰ、Ⅱ、Ⅳ组)或3h(试验Ⅲ组),第二峰位于12h(试验Ⅰ组和Ⅳ组)和72h(试验Ⅱ组和Ⅲ组);获得4个试验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试验Ⅰ组[剂量30mg/kg(体质量),单次,雌性]的Tmax=15.949h、Cmax=0.615μg/mL、AUC=26.664μg/(mL·h),试验Ⅱ组(剂量30mg/kg,单次,雄性)的Tmax=74.857h、Cmax=0.592μg/mL、AUC=123.427μg/(mL·h),试验Ⅲ组(剂量15mg/kg,单次,雄性)的Tmax=75.523h、Cmax=0.234μg/mL、AUC=48.760μg/(mL·h),试验Ⅳ组(剂量10mg/kg, 3次,雌性)的Tmax=14.161h、Cmax=0.303μg/mL、AUC=15.726μg/(mL·h);经灌胃给药,中华草龟对吡喹酮的吸收慢且少,但分布相对较广,雄性中华草龟的吸收速率、消除速率均小于雌性,雌、雄龟的吸收代谢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次给药组(剂量15、30mg/kg)的试验龟均出现了强烈的不良反应,剖检发现,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或坏死;多次给药组(剂量10mg/kg,3次)仅有一只(A4,192h)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研究表明,龟鳖临床上使用吡喹酮驱虫,推荐单次灌胃剂量为10mg/kg(体质量)以下,如需要提高剂量可多次给药,给药次数控制在3次以内,给药间隔时间为3h以上。
关键词: 中华草龟;吡喹酮;驱虫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不良反应;双峰效应
DOI:
基金资助: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