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舞蹈教学模式创新
王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莹,.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舞蹈教学模式创新[J]. 教师教育与创新,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419.
摘要: 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探讨了初中舞蹈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类型,这为舞蹈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分析舞蹈教学中不同智能的表现,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和艺术表现力。本文还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该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角色与策略。最后,提出了在未来舞蹈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多元智能理论的建议,为初中舞蹈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初中舞蹈;教学模式;创新;艺术教育
DOI:10.12721/ccn.2024.157419
基金资助:

一、引言
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其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舞蹈教学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技能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当前舞蹈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旨在挑战传统的智力观念。传统智力观主要集中在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上,而加德纳的理论则认为,智能是多维的,每个人在不同的智能领域都有潜在的能力。这一理论包括八种智能类型,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2.1智能类型的定义
语言智能指个体在语言表达、理解和使用上的能力,通常体现在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中。逻辑数学智能与推理、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相关,表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空间智能指个体在空间关系和视觉想象上的能力,通常体现在艺术、建筑和设计等领域。音乐智能与音乐感知、创作和表演相关,能够识别节奏、音高和音色。身体运动智能指个体在身体协调、运动和表达上的能力,通常体现在舞蹈、体育和表演艺术中。人际智能与他人交往、理解和沟通的能力相关,体现在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中。
2.2教育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智能类型设计教学活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在智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3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的不同智能类型,并根据这些特点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对于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而对于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则可以更多地融入音乐元素,提升他们的舞蹈表现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舞蹈教学将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艺术追求。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舞蹈教学中的多元智能应用
3.1 学生智能类型分析
在初中舞蹈教学中,识别和分析学生的智能类型是实施多元智能教育的首要步骤。每位学生在不同的智能领域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和潜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智能构成。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在身体运动智能上表现突出,他们对舞蹈动作的模仿能力强,身体协调性好;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在音乐智能方面有优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节奏和音调,表现出色。与此同时,人际智能强的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优秀,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能够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
通过对学生智能类型的分析,教师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例如,对于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的实践性舞蹈活动,鼓励他们在舞蹈表演中展现自己的身体表达能力;而对于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在舞蹈创作中融入音乐元素,提升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3.2 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舞蹈教学模式创新,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传统的舞蹈教学往往强调技巧的传授和标准动作的重复,而新的教学模式则侧重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探索。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围绕特定主题组织舞蹈创作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类型选择任务,例如,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可以负责音乐编排,而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学生则可以设计舞蹈动作。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其次,教师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课堂上,设置“分享与反馈”环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与建议。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促进了人际智能的发展。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舞蹈教学软件和视频分析工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反馈。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通过对学生智能类型的分析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初中舞蹈教学能够实现更高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帮助学生在艺术表达和综合素养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四、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以音乐智能为主导的舞蹈教学
在某初中舞蹈课上,教师决定以音乐智能为主导进行一节教学活动。课程的主题是“节奏与舞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节奏如何影响舞蹈表现。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古典、流行和民族音乐,通过播放样本,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变化。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音乐风格进行舞蹈创作。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所选音乐的节奏与舞蹈动作结合起来,进而编排出一段短舞蹈。这一过程中,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帮助其他组员理解音乐的节奏变化,还为舞蹈动作的设计提供了创意。
在小组创作完成后,教师组织了“音乐与舞蹈展示会”,每组依次上台表演自己的创作。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对音乐节奏的理解,还提升了舞蹈表演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最终,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
4.2 案例二:结合肢体智能与人际智能的合作学习
在另一节舞蹈课中,教师采用了结合肢体智能与人际智能的合作学习模式,主题为“群体舞蹈”。课程开始时,教师首先讲解了群体舞蹈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团队合作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接着,教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舞蹈风格进行编排。
在小组活动中,肢体智能强的学生担当起主要的舞蹈动作设计者,他们通过模仿和创造,提出了各种动感十足的舞蹈动作。同时,人际智能突出的学生则负责协调小组内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舞蹈的编排中,形成默契。
在编排过程中,学生们相互讨论、试验动作,并给出反馈,这种互动促进了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舞蹈作品。最后,所有小组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展示的舞蹈不仅体现了各组的创意,还展现了团队的协作精神。

五、结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舞蹈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更能促进他们在艺术表现、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未来,建议教师在舞蹈教育中继续探索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将为初中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助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思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2].魏尼亚.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英语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程子晏.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