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理论研究
林建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建辉,.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理论研究[J]. 医学研究前沿,2024.11. DOI:10.12721/ccn.2024.157106.
摘要:
本文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理论探讨。结合我国二甲医院实际,分析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治疗中的应对策略。文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免疫逃逸机制的认识,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临床治疗二甲医院
DOI:10.12721/ccn.2024.157106
基金资助:

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监视和清除的过程。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学研究的深入,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理论探讨,以期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一、肿瘤微环境与免疫逃逸

(一)肿瘤微环境概述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类型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组成的动态网络结构。在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间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因子等共同构成了肿瘤生长、发展和转移的微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代谢物质的交换,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在这个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免疫细胞可以通过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从而逃脱免疫监视,实现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平衡对于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免疫逃逸机制

肿瘤细胞通过减少或丢失其表面的抗原性分子,降低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这种降低抗原表达的现象称为抗原调变(antigen modulation),使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在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等免疫抑制细胞的比例增加。Treg细胞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如IL-10、TGF-β)和表达抑制性受体(如CTLA-4)来抑制效应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MDSC细胞则通过产生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等物质,抑制T细胞的杀伤功能。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细胞因子不仅可以直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还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免疫检查点是指免疫系统中的调节机制,用以防止自身免疫反应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在肿瘤微环境中,程序性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是一个关键的免疫检查点。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激活PD-1/PD-L1通路,从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杀伤作用。此外,还有其他免疫检查点,如CTLA-4/B7-1/2通路,也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肿瘤细胞通过这些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有效地降低了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扩散和转移。

二、临床治疗中的免疫逃逸应对策略

(一)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在临床治疗中,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旨在增强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敏感性。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加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这些抗原包括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TAAs)和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s, TSAs)。例如,可以利用病毒载体或质粒将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转入肿瘤细胞,使其在肿瘤细胞表面高效表达。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精确调控抗原的表达,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二)抑制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

免疫抑制细胞,尤其是调节性T细胞(Treg)和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着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的关键角色。这些细胞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帮助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为了有效地降低这些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临床治疗中采取了使用特定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的方法。例如,抗CD25抗体可以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Treg细胞表面的CD25分子,从而阻断其活性,减少免疫抑制效应。同时,针对MDSC的小分子抑制剂能够干扰其代谢途径,降低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比例,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能够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还有望提高整体肿瘤治疗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三)阻断细胞因子异常分泌

肿瘤细胞通过异常分泌细胞因子来创造一个免疫抑制的环境。为了纠正这种状态,可以采用针对这些细胞因子的抗体或小分子抑制剂。例如,使用抗IL-10抗体来阻断IL-10的免疫抑制效应,或使用TGF-β受体抑制剂来抑制TGF-β的信号传导。这些治疗策略有助于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四)靶向免疫检查点

靶向免疫检查点治疗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恢复免疫细胞的杀伤功能。PD-1/PD-L1抑制剂是最具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一。PD-1抑制剂(如派姆单抗和纳武单抗)可以阻断PD-1/PD-L1通路,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此外,CTLA-4抑制剂(如伊匹单抗)也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化,从而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三、临床应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化疗药物

在肿瘤治疗中,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药物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肿瘤细胞,其中包括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如破坏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所需的酶,以及干扰细胞的代谢途径。这些作用不仅能够直接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还能够通过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来间接促进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阿霉素和顺铂等,能够引起肿瘤细胞内的应激反应,导致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增加,从而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此外,某些化疗药物还能够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减少免疫抑制细胞的比例,进一步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效果。

(二)应用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调节免疫平衡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中医药理论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内环境的失衡有关,通过中药的调理作用,可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合理选用具有抗肿瘤免疫作用的中药,如黄芪、白术、枸杞子、女贞子等,这些中药中含有的多糖、苷类、生物碱等成分,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以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通过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联合治疗

肿瘤治疗通常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联合治疗是指将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相结合,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放疗可以通过辐射损伤肿瘤细胞,导致细胞死亡,同时也能够增加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化疗药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为免疫治疗创造条件。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直接对抗肿瘤。当这些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时,可以产生叠加或协同效应,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和整体治疗效果。例如,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可以通过放疗诱导的肿瘤细胞死亡,释放更多的抗原,从而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此外,化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也可以通过化疗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提高免疫治疗的响应率。

结论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应该关注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崇武. 肿瘤微环境CAFs中GPER介导能量代谢重塑调控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逸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南昌大学, 2023.

[2]王雅楠. 黄芪多糖对结肠癌肿瘤微环境T细胞免疫途径的调节机制研究[D].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