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经常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患者发病之后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与偏瘫症状,其中偏瘫轻度的患者,可以进行上下肢伸展、弯曲运动,重度患者会卧床不起,出现多种功能障碍,丧失劳动力,对社会与家庭都会造成沉重的负担[1]。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近些年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大脑皮层,来提高大脑运动皮质的兴奋性,促使下肢运动功能能够尽快改善[2]。为此,本文中针对rTMS的应用效果展开进一步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2人和18人,平均(75.25±1.58)岁;研究组中男女人数分别为20人和20人,平均(75.35±1.45)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血脂、降糖、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并协助患者进行下肢被动、主动训练。
对照组患者应用假刺激方案进行治疗,对大脑初级运动皮质(MI)区域进行刺激,将线圈调整到低频rTMS组线圈高度相似的假线圈,患者全程都可以听到治疗的声音,共治疗4周。
研究组患者应用低频rTMS方案治疗,协助患者采半卧位,叮嘱其全身心放松,在治疗期间避免更改体位,以免出现刺激变化。将经颅磁刺激仪器线圈放在健侧大脑MI区域,以频率为1Hz的低频进行刺激治疗,其刺激的强度应为运动阈值的90%,连续刺激10s后暂停2s,每次治疗20min,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MBI量表)评分。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x̄±s;分)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内动脉狭窄、破裂或闭塞所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会导致患者脑动脉壁出现堵塞、狭窄等情况,继而诱发神经功能改变,在临床上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些年,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成为了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发病之后大多患者都会留下后遗症,其中偏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后,其脑部会出现供氧不足等情况,继而诱发大量脑神经元凋亡,损害到脑组织。依据既往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显示,近些年,有1/3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个月之后仍然会存在下肢精细动作障碍情况,严重也会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继而改善预后[3]。
rTMS作为一种无创大脑刺激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了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 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大脑半球之间的功能会存在协同竞争关系,脑卒中发生之后一侧的皮质会出现失能情况,继而抑制健侧皮质,而患侧皮层神经活动的表达会受到健侧的影响,对健侧MI区域实施低频rTMS刺激,能够有效减轻皮质的兴奋性,继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不但可以帮助加速脑部血流,还能提高患者的机体耐受性[4]。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奉德,杨小勇.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老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作用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2022,34(9):1243-1244.
[2] 尹贻锟,王佳林,孙君志.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7(20):3274-3280.
[3] 黄凯琪,辛榕,凌耿强,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Scoping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9(3):286-293.
[4] 余鸿斌,张慧珍.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2,45(6):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