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现阶段临床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具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可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障碍,影响行动力和自理能力等,降低生存质量[1]。遂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除了抑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外,还需要重视康复护理,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提升康复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分析综合式康复护理的干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取4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入选者均于2023/01-2023/12参与研究,并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男、女各有12例,最小年龄者50岁,最大年龄者80岁,平均(65.84±2.32)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口,年龄范围:51岁-78岁,平均(66.13±2.29)岁。
上述内容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情况,完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并根据营养水平,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患者尝试主被动训练,主要以肢体的伸展和屈曲为主,促进血液流通,并辅以肢体按揉,预防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式康复护理:(1)肢体训练: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确定卧床时间、翻身次数,并示范各个肢体锻炼的行为技巧,便于患者顺利开展各个康复动作,同时在患者下床行走的过程中,注意协助患者保持平衡,如不能独立站立或行走,需要在拐杖或专人的搀扶下进行(2)吞咽训练:伴吞咽障碍者,指导患者开展舌运动、咀嚼肌锻炼等,每日2-3次,每次20min(3)生活能力训练:鼓励患者自行尝试穿衣、如厕、吃饭、起床等,专人陪护,预防意外,并指导患者做拧毛巾、拨算盘、堆积木等活动,提升生活能力(4)心理疏导:向患者耐心强调康复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预后,分享成功案例,并告知患者康复过程较为漫长,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不断平稳患者的心态,并纠正错误的行为,规范训练动作,从而提升康复效果(5)言语锻炼:初期以吹气球、单字发音为主,逐步根据训练情况增加难度,例如:词汇训练、短句训练等,并鼓励患者多尝试用言语与周边人交流,发音时保持正确的口型,从而逐步改善言语功能(6)良肢位摆放:根据实际需求交替摆放体位,以健侧卧位、仰卧位、患侧卧位、坐位相互变换为主,一般为每2h更换一次,并保持床铺的平整、整洁[3-4]。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康复效果:包括显效(患者基本生活可自理)、好转(患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偶尔需他人协助)以及无效(上述均未达到)。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通过量表ADL对患者日常的如厕、洗漱、穿衣、进食等方面进行评估,为便于计算,将量表换算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5.0作为此次数据处理的软件,将文中以例数(百分比)为单位的数据(计数资料)纳入至卡方检验,将(均数±标准差)为单位的数据(计量资料)纳入至t检验处理,观察对比结果中的p值,当差异明显时,p值则低于0.05;若无明显差异时,p值则高于0.05。
2结果
2.1 康复效果
详见表一,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一 康复效果 n(%)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如下表二,护理前对比p>0.05,护理后对比p<0.05,差异明显,观察组评分更优。
表二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x̄±s)
3讨论
脑卒中属于急性病症,起病急发展快,风险极大,虽然现代医疗技术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死亡率,但是脑卒中产生的偏瘫等后遗症,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遂康复护理极为关键。经本文研究可知,综合式康复护理的干预价值显著高于常规护理,说明综合式康复护理具备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涵盖肢体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并加强良肢位摆放,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可在患者良好的情绪和配合下,促使这些综合锻炼内容的顺利开展, 不断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等。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综合式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备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