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脑梗恢复期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
丁惠 邱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丁惠 邱钰,. 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脑梗恢复期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J]. 现代康复医学,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患者后期恢复选用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策略的临床医学实际效果;方法:从脑卒中科室中挑选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脑梗恢复期病人90例为研究目标,依据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计划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实验组,每一组病人45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医学护理实际效果;结果:两组病人NIHSS得分对比分析,观察组小于对照实验组且P<0.05,Barthel得分,观察组高过对照实验组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满意程度对比分析,观察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照实验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患者后期恢复干预选用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提升病人的临床医学满意程度并且推动病人的康复治疗,临床上具备实用价值。
关键词: 脑梗患者;后期恢复干预;康复护理;常规护理
DOI:10.12721/ccn.2023.157031
基金资助:

引言:脑梗塞的初期症状无独特性,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头晕目眩、短暂性四肢麻木、乏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但发病非常急且后遗症非常大。脑梗塞后期恢复主要指发病后的3-6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根据合理的干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病人比较常见的相关问题,包含走动动作等。康复护理在脑梗患者后期恢复干预主要是以运动指导、心理疏导为主,详细的临床调查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

1.1—般资料

从脑卒中科室中挑选2021年2月至2021年7月脑梗恢复期病人90例为研究目标,依据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计划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实验组,每一组病人45例。观察组病人中男人为23例,女人为22例,年龄最小51岁,年龄最大62岁,平均年龄为57.2士1.3岁;对照实验组病人中男人为24例,女人21例,年龄最小50岁,年龄最大62岁,评价年龄57.5±1.2岁,两组病人均排除掉脏器损伤等状况且均签订了护理知情书,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没有明显差别,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实验组:对脑梗患者选用常规护理计划方案,帮助他们实现恢复正常护理内容最主要的是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和适量的运动具体指导护理;

观察组:对脑梗患者选用康复护理计划方案,在常规护理计划方案的基础之上突显康复治疗特性:①语言训练。脑梗塞病人在后期恢复应主动与其进行对话,通过加强会话、加强沟通交流的形式帮助病人恢复正常语言能力:一方面一定要做好语言学习环境的构建,根据患者的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布置学习的书籍,绿色植物、优美的音乐、各种小视频资源等,根据自然环境的布置构筑起语言训练的体系,持续性为患者语言表达上面的刺激性;而另一方面搞好协调工作,护理人员包含亲属等共同开展护理协调工作,在刚开始基本上要以单独语汇为主导,从语汇到语句衔接。除此之外在交流的时候时要自始至终多一点耐心、仔细,提升疏通语言的表达正确引导,让脑梗患者自始至终获得激励,建立起自信心;②肢体康复。脑梗患者肢体康复会直接关系到病人将来的生活质量,所以在护理的时候需要搞好肢体康复的技术指导,康复护理不仅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训练,积极主动训练就是让病人的肢体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的频率、锻炼的时长、锻炼的具体内容,包含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等,另一方面是被动训练,被动训练以肢体舒适按摩为主导,重要依据康复的要求进行舒适按摩,通常一天两次,每一次20分钟以上。除此之外肢体康复训练还应当融入日常生活能力之中,如病人正常穿衣服、用餐、刷牙漱口等都应该归纳到训练体系之中,除此之外还需要提升相应的难度系数,包含阻碍物的跨跃等,让病人逐渐改进肢体的状况;③心理康复。脑梗患者在恢复时间一般会有厚重的思想负担,还有对自己躯体、语言表达恢复正常的焦虑、自身未来的生活的焦虑等,在恢复时间容易出现情绪不断波动等,康复护理一定要做好和患者的协调工作,根据心理状态沟通的方法减轻在康复期病人的担忧同时做好康复指导工作中,根据心理疏导的方式解决脑梗患者恢复时间的情况,进而坚定不移恢复正常的自信。

1.3评判标准

以NIHSS和Barthel完成病人恢复正常的评估,NIHSS得分越小,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就越好,Brathel得分主要关注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与生活自理能力成正相关性;

统计分析两组病人的康复满意度。

1.4统计学重要依据

选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NIHSS和Barthel得分相比

如表1所显示,两组病人NIHSS得分相比,观察组小于对照实验组且P<0.05,Barthel得分,观察组高过对照实验组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NIHSS和Barthel得分相比34.png

2.2两组满意度比照

如表2所显示,两组满意度比照,观察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实验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2:两组满意度比照35.png

3讨论

脑梗塞病人康复期间的护理,对其以后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常规护理也注重语言和行动能力的护理,但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在护理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病人家属的指导和病人的自觉,护理并不困难,但需要提高病人的康复水平。首先,语言障碍是脑梗死病人最常见的症状,在治疗的早期,病人和家属会出现不耐烦的症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有些病人和他们的家人会盲目的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运用康复护理的方法,使护士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环境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护理时,首先要进行环境的设计,并着重于对病人所熟悉的环境进行选择,包括音乐、书籍等,以使病人能够感受到持续的刺激,进而激发其表达的愿望;另外,在护理中要注重方法的渗透,要严格遵循先说后说,再说清楚的原则,先让病人慢慢表达,一开始不清楚,到了后面再纠正,就会慢慢表达出来,然后是肢体的恢复。肢体康复主要是针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问题,比如坐姿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步态矫正等,在康复的过程中要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保证病人在康复期间能够得到有效的照顾,使病人的恢复状况达到最佳。肢体护理很重要,在护理中要有严格的时机,逐渐加大锻炼的力度,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第三,要做好康复训练中的心理问题,比如恢复的信心、恢复情况的问题,帮助病人尽快的适应康复。另外,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要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训练的内容和目的,让病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让病人的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主动配合医院开展康复护理,构建家护一体化的康复护理体系,为患者恢复期训练营造良好的氛围。结论:对脑梗塞病人进行康复治疗,能提高病人的临床满意度,并能提高病人的康复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德雪.家庭康复护理对脑梗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0,41(03):108-109.

[2]李世玫,余爱华刘静.脑梗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护理依从性与运动功能的临床价值[].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77+84.

[3]王雪凤.基于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静脉溶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3):145+147.

[4]黄丽平,周美灵,艾凌艳,等.优质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患者康复的干预体会[叮.人人健康,2019(20):1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