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晓月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晓月,. 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现代康复医学,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87.
摘要: 目的:观察物理康复治疗仪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恢复的产妇120例(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盆底肌锻炼的对照组(60例)与物理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对照组(60例),观察盆底压力情况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压力情况改善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应用物理康复治疗仪,能促进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 物理康复治疗仪;产后;盆底肌
DOI:10.12721/ccn.2022.157087
基金资助:

女性的妊娠期和生产会导致盆底肌肉持续受压和不同程度的受损,从而出现盆底肌松弛情况,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胎儿逐渐增大,且在其分娩时,盆底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部分也会受到较大影响,由于胎头直接压迫而损伤盆腔肌肉及神经[1]。盆底肌肉损伤容易引起盆底功能障碍,对产妇造成较大影响[2]。因此,必须在女性产后进行早期干预,促进其盆底肌恢复。本研究选取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恢复的产妇120例,观察物理康复治疗仪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我院进行产后盆底肌恢复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2至36(29.71±2.71)岁,孕周37至42(40.11±1.26)周,观察组年龄23至36(29.36±2.49)岁,孕周37至42(40.27±1.30)周。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根据自主盆底肌肉锻炼,进行阴道收缩放松训练,在此期间需保持臀部、腹部、大腿内侧肌群自然放松状态或轻微的收缩,主要锻炼部位为阴道及肛部肌群,1天180个,分3次完成,平均每次50-60个,治疗6周。产妇尽可能减少坐卧,和腹压增加的运动与体力活,可通过多种形式促进阴道收缩,如站立、下蹲、上下楼梯等。

观察组:平滑肌电刺激技术治疗,仪器为法国PHENIX低频神经肌肉刺激仪,所包含的部位会阴切口周围及腹部联合会阴,频率80至120Hz,脉宽80至120us,进行经皮电刺激、阴道内肌肉痉挛疼痛等治疗,内啡肽,频率2至4Hz,脉宽230至270us,Tens治疗,频率80Hz,脉宽120us。治疗过程中需对电流进行调节,从0开始,然后逐渐将其调整至合适强度,有一种向头部和耻骨联合方向散射的感觉,每周2次,每次20min,治疗10次。

1.3观察指标

静息压、盆底收缩压;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x̄±s),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压力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各压力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压力改善情况对比

截图1743995420.png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2.94%)低于对照组(17.65%),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截图1743995443.png

截图1743995454.png

3讨论

女性盆底由多种结构共同构成,如多层肌肉、筋膜以及韧带,同时以上结构对盆腔内脏器具有支撑作用,通过相关作用的发挥使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得以维持,对女性具有重要意义[3]。妊娠、分娩均为女性正常生理过程,但是其会造成子宫过度增厚的情况,还容易压迫盆腔器官,而且在女性分娩过程中,相关操作会对产妇会阴造成损伤,造成神经肌肉的损伤,引发疼痛和不适,影响产后恢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恢复,减少对产妇造成的不利影响。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压力改善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低频生物电刺激是一种康复疗法,在康复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发挥较好的作用[4]。高治疗方式能通过低频脉冲对人体特定部位产生电刺激,以此发挥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电刺激治疗期间,抑制性递质会由中间神经元释放出来,能在突出前对脊髓后角的上行传递细胞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减轻疼痛[5]。有研究表明,在顽固性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低频脉冲电刺激能发挥较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电刺激治疗有利于产妇盆底肌恢复,而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电刺激能作用于多个层面,如盆底、膀胱、脊髓等,穷调控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通路来完成,该治疗方式对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进而加快盆底肌的恢复,而且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所以,物理康复治疗仪用于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中,能促进产后女性盆底肌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丽,胡健女,王萍.微信打卡督导管理模式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性科学,2020,29(1):112-115.

[2]丁琴,张冬.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02):12-12.

[3]陈雪梅,贺轶萍,徐维芳.延续性Kegel运动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4):1540-1543.

[4]顾优飞,陈飞娜.物理锻炼联合产后治疗仪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1):3985-398.

[5]孙秀艳,王爽,张京,等.呼吸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医学报,2020,45(S01):36-3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