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
脑卒中它是世界上造成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随着我国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给国民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明显,所有有关脑卒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关注对象,也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所致肢体残疾居所有肢体残疾之首。并且针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成为重要康复目标的问题, MMT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手段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运动康复系统依据科学证据,依据上述系统对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康复治疗方案,将顺应性,一致性,耐力,力量,速度等提升到目标程度。
目前由于人们的生活的方式和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呼吸、循环、代谢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MTT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提升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和患者各身体部分机能的训练方式,通过科学的MTT训练后可以起到延缓内科疾病及降低并发症。 COPD一般伴有常规能力、循环效率及代谢的降低而通过MTT训练可以提高全身的肌肉能力和缓解呼吸困难。
2. 研究过程
选取实习医院2022年1月-5月期间收入符合标准的30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5名患者和实验组15名患者,对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传统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每周6天,每天3组,每组10次的MTT训练。
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6d, 8周为1个疗程。运动训练和OT每天进行一小时,使患者的感受在自感疲劳程度量表评分12~13分较为适宜。
MTT组在对照组上额外增加MTT训练,在德国Proxomed Compass系列医疗训练治疗中以髋内收,外展,蹬踏和屈膝3种训练方式为基础,均在坐位下进行,其中髋内收时,外展时屈髋约30°,患者完成髋外展30°-0°的练习,蹬踏时需要病人膝盖在微屈10°的情况下伸直膝关节,屈髋练习时重点是让患者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屈膝45°;训练前先通过"亚极限量"检验和"理论最大负荷计算法"[8]测算每次训练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并且依据这个来制定所需的频率、组间休息时间和训练强度等;将数据输入系统中,训练开始前患者需要先做做3次运动。本试验使用的是增强肌力的模式,训练强度为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的75%,每周训练6天,每天3组,每组10次,组间休息2分钟,各项目间休息3分钟, 4个训练项目每天共需30分钟左右。训练1周后, MTT智能磁卡自动增加1kg运动负荷。每隔2周要重新测量理论上的最大负荷并设定新的运动训练参数。
监测指标包括
(1)6min 步行试验
在长30m的平坦走道,每3m做出一个标记点。折返点上安放路标(如红色的圆锥形交通路标)作为标志。在地上用色彩鲜艳的条带标出起点线。起点线代表起始点,也代表往返一次的终点。记录下患者六分钟步行的速度和距离。
(2)10m 步行试验
在平坦的室内地面,用色彩鲜艳的条带画出15米长,让患者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记录下患者走过中间10m时的时间。
(3)简化 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包含有无跟腱膝腱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和活动7部分,共17项,(各项最高分为2分,共34分)
breg平衡量表评分标准的制定,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平衡功能。评分最高分是56分,如果是0~20分,提示是平衡功能差,患者需要坐轮椅。21~40分提示患者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可以在辅助的情况下步行。而41~56分提示平衡功能非常好,患者可以独立步行。平衡量表的内容包括从座位站起,无支持站立。从站立坐下,转移等指令的检查。
3. 研究结果和结论
在开始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治疗后两组的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远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开始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10米步行所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治疗后两组的10米步行所用时间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远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开始干预治疗前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预治疗后两组的Berg平衡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并且实验组远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MTT训练与传统的康复疗法相比较,其MTT训练更加能够根据患者自身的基本情况进行更为系统的分析和判断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而传统的康复是以康复师的评定来进行接下来的康复运动计划。MTT训练不光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加客观、真实的数据,而且更加能够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对于患者来说,所有的训练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生活,能够提高功能达到重返社会,本项研究表示当恢复期的患者进行初步的康复训练外加MTT训练可有效提高步行能力。在MTT训练下患者的康复热情相比传统的训练显然更高,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相当可观的有效性和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Schiller J,Kellner T,Briest J,et al. The best from East and West? Acupuncture and medical training therapy as monotherapies or in ncombination for adult patients with episodic and chronic tension- type headache: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Trials,2019,20( 1) : 623.
[2] 刘刚. 医学运动康复训练要素和基本方法[J].康复学报, 2018,28( 6) :7 - 10,20.
[3]Lam TK,Dawson DR,Honjo K,et al. Neural coupling between con- tralesional motor and frontoparietal networks correlates with motor abi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stroke[J]. J Neurol Sci,2018, 15( 384) : 21 - 29.
[4] 付德利,李溪,魏夫超,等. 医学训练疗法对柔道项目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52 ( 6) : 707 - 709.
[5] 王旭豪,马建青,刘开锋,等. 医学训练式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 ( 7) :838 - 840.
[6] 时琳,裴楠,周春雷,等. PBF 生物电反馈结合 MTT 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 13) :85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