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林丽芳 王瑞良 陈菊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丽芳 王瑞良 陈菊新,.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 现代康复医学,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062.
摘要:
目的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1月纳入的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延续性护理,对比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其肩关节向上及水平外展较大均大于参照组,背伸中指与第七颈椎距离较小;观察组护理后其面对评分较高,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参照组;参照组皮瓣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患者实施多元化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患肢功能,减少不良事件,能够确保患者安全,加速病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多元化延续性护理乳腺癌改良根治康复
DOI:10.12721/ccn.2024.157062
基金资助: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全乳房,但手术不可避免地会损伤纵隔神经及胸大肌,加上术后淋巴清扫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造成上肢水肿,从而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中,改良根治术是对其进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改善其预后。由于手术需要对患者乳房进行切除,会造成女性特征确实,诱发心理应激。再加上手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创口恢复期间会出现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红肿现象,使患者预后随之受到影响[1]。再加上手术为创伤性操作,术中需要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患者神经血管会受到严重损伤,影响上肢淋巴回流,延缓病情恢复。常规护理只是注重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并不能使患者的健康需求获得充分满足。需要积极探索其他护理方式,进而提高护理效果,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多元化延续护理主要是通过微信、电话以及上门随访等方式给予患者多元化护理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有效性,护理效率较高[2]。本文旨在探析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见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1月纳入的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各36例。纳入指标:①均可耐受手术治疗;②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指标:①恶性肿瘤者;②晚期乳腺癌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x̄±s]image.png

1.2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展开健康指导,包括心理、饮食干预,定期随访。

1.2.2观察组

该组实施多元化延续性护理。(1)建立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心理咨询师、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定期展开康复培训并进行考核,成绩合格之后,则可参与护理工作。(2)创建档案:建立患者信息表,对其联系方式、住址、身体恢复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备注随访日期,相关疑难问题等。(3)护理:①健康教育:在微信群中分享术后肢体功能锻炼、切口护理相关的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若患者存在问题无法解决,则可以采用微信视频的方式展开指导。②切口护理:切口护理期间应保证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状态,监测切口皮瓣颜色、温度,若发现异常情况如皮瓣呈现紫色、红肿等现象,则说明存在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应在第一时间展开诊断与治疗。③患肢功能锻炼:术后24h内对手指、腕部活动,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患侧肩部制动,上肢保持内收1周;术后3~5d行患肢屈肘等锻炼,后续逐渐过渡至肩关节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术后4~7d鼓励患者患侧手洗脸、刷牙及进食等,并进行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愈合前禁止开展患肢外展,扩胸运动等;术后1~2周伤口基本愈合,开展肩关节活动,肩部作为中心,前后摆臂;术后10d左右,循序渐进将患肢抬高,手指爬墙、梳头等锻炼,3~4次/d,每次 20~30min为宜,循序渐进,由少到多,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3]。在此过程中,患者家属要对患者进行监督,护理人员则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掌握其锻炼情况。④出院指导:出院之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观察患者伤口情况并说明鉴别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正确方式,确保引流通畅。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功能训练计划,并展开饮食指导。

1.3观察指标

通过徒手肌力综合测定对患者患肢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医学应对问卷对两组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和记录;并对患者的皮瓣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性以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中,其肩关节向上及水平外展较大均大于参照组,背伸中指与第七颈椎距离较小(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n(x̄±s)]image.png

2.2对比两组的应对方式

观察组护理后其面对评分较高,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应对方式[n(x̄±s)]image.png

2.3两组皮瓣恢复情况比较

参照组皮瓣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皮瓣恢复情况比较[n(%)]image.png3  讨论

实施多元化延续护理可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 常规护理缺乏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措施,对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易导致患者出现 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多元化延续护理是指采取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能够在使患者病情获得控制的同时延长其生存期限,手术中需要对患者部分组织进行切除,因此术后需强化上肢功能训练,进而加速其患肢功能的尽快恢复。但与此同时手术也会改变患者形体,增加其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压力。为了能够达到理想目标,积极展开护理干预极为关键[4]

实施多元化延续护理主要是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方式促进医患交流,能够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中,给予患者连续性、及时性的护理指导。护理小组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网络平台的应用可以辅助护理人员动态性追踪患者信息,并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开远程指导,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有效性[4]。患肢功能锻炼中,肘关节、肩关节锻炼的展开可以减少关节僵硬现象产生,可缩短患肢功能恢复时间。乳腺癌为负性生活事件,患者不仅需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还要应对身体的变化,再加上女性心理脆弱,其在面对应急事件时存在逃避以及负面情绪[6]。多元化延续性护理中,组织健康讲座并分享经验,能够使患者获得鼓励和支持,进而更好地应对应急事件。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中,其肩关节向上及水平外展较大均大于参照组,背伸中指与第七颈椎距离较小(P<0.05);观察组护理后其面对评分较高,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皮瓣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这表明应用多元化延续护理护理理念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能够改善患者患肢功能,减少不良事件,能够确保患者安全,加速病情康复,值得对此进行大力推广[7]

综上所述,实施多元化延续性护理有效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不管是对于改善上肢功能还是促进皮瓣恢复都是极为有利的,能够加速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蔺子,刘红,刘莎,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24(001):053.

[2]曹彤欣,张颖艳,刘静雅.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延续性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23, 45(4):565-568.

[3]谭慧仪.1例乳腺癌根治术联合乳房重建术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94-96.DOI:10.14033/j.cnki.cfmr.2020.14.037.

[4]宋燕.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1):2.

[5]李妍,张玉丽,宋盈盈,等.微信延续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 2022, 20(21):2245-2248.

[6]林栓琴,赵晓园,叶彦军.基于延续性护理的结构式家庭指导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 29(8):5.

[7]冯文艳,聂臣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北医药, 2022, 44(5):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